北京时间10月9日19:00,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获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写道:“由于他令人信服和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1954年,拉斯洛出生于匈牙利东部小镇久洛,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社会秩序的崩塌与人类内心的荒凉。2015年他就荣获布克国际奖,此外,集科苏特奖、马洛伊奖等匈牙利重要文学奖项荣誉于一身。
他对中国文化抱有深厚兴趣与情结。1991年,拉斯洛以记者的身份前往中国,自此迷上了中国,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拉斯洛尤其迷恋中国的古代文化,在接受采访时他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喜爱:“我喜欢他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欢李白,喜欢这个人。”
目前,其《撒旦探戈》《仁慈的关系》《反抗的忧郁》等多部核心作品已在国内翻译出版,电子版均已在终身阅读平台上线。
《撒旦探戈》是1985年拉斯洛发表的长篇小说,通过极具风格化的语言与绵延不绝的叙事节奏,描绘了一个东欧小镇在集体农庄制度瓦解后陷入的停滞与荒芜,匈牙利导演塔尔·贝洛将其这部小说改编为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撒旦探戈》
作者:[匈牙利]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译者:余泽民
扫码阅读
作品以超现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在极端压抑环境下的异化与挣扎,探讨了信仰、权力、孤独与救赎等深刻命题。
全书结构宏大,语言如诗如咒,充满哲学思辨与存在主义色彩,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文学杰作之一。
次年,拉斯洛发表中短篇小说集《仁慈的关系》,余泽民老师为作品所作的序十分精彩,不仅详细讲述了作者的创作历程,也用基于自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剖析了拉斯洛那近乎疯狂的“中国情结”,毫无疑问,这将拉近读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
《仁慈的关系》
作者:[匈牙利]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译者:余泽民/ 康一人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 索书号:I515.45 /47
扫码阅读
本书收录了包括其代表作《茹兹的陷阱》《理发师的手》等在内的八个故事。故事中的句型结构怪异,地点含糊,意思难以捉摸,情节跳跃性极强,结构常常呈放射性,叙事者总是模糊不清,结局充满神秘意味。
1989年,拉斯洛发表长篇小说《反抗的忧郁》,该作品获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也是贝拉·塔尔的电影《鲸鱼马戏团》的原著。
《反抗的忧郁》
作者:[匈牙利]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译者:余泽民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 索书号:I515.45 /56
扫码阅读
小说围绕主人公艾斯泰尔夫人、弗劳姆夫人、年轻人瓦卢什卡等数位人物,开展了一系列碎片化的故事描述,多方面呈现了匈牙利小镇的混乱事件。受惊的市民紧紧抓住他们能找到的任何秩序的表现形式进行批判——音乐、宇宙论、法西斯主义等。
往届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2024年,韩国作家韩江获奖,授奖理由是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此前,韩江凭借代表作《素食者》荣获2016年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素食者》
作者:[韩]韩江 译者:胡椒筒 四川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城图.社会科学图书借阅,获奖图书专题区;春明簃;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
索书号:I312.645 /552
《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
2023年,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获奖,以表彰他“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事发声”。
约恩·福瑟以新挪威语创作了大量作品,涵盖各种体裁,包括戏剧、小说、诗集、散文、儿童读物和翻译作品,《三部曲》展现了福瑟作为文体大师的独特魅力。
《三部曲》
作者:[挪威]约恩·福瑟 译者:李澍波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城图.社会科学图书借阅 索书号:I533.45 /94
扫码阅读
这部小说书写了每一个现代人在荒凉大地上寻找家园的孤独感,成为我们生存境况的象征。
和书中主人公一样,我们都在一个看似有很多选择、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世界中寻找安顿我们精神的事物。
2022年,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获奖,以表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
1940年,安妮·埃尔诺出生在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并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她起初在中学任教,后来在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后继续写作。
其作品《一个女孩的记忆》《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共同构成“生活三部曲”,采用白描手法将私人记忆升华为社会集体叙事。
《一个女孩的记忆》
作者:[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陈淑婷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 索书号:I565.45 /1601
扫码阅读
安妮·埃尔诺在本书中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
60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一个男人的位置》
作者:[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郭玉梅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 索书号:I565.45 /1602
扫码阅读
在安妮·埃尔诺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她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
《一个女人的故事》
作者:[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郭玉梅 馆藏地:首图.B座二层新书刊,三层文学图书;城图.获奖图书专题区 索书号:I565.45 /1546
扫码阅读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
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2020年,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奖,以表彰“她那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露易丝·格丽克是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享誉诗坛已久。
《沉默的经典: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作者:[美]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柳向阳/范静哗 馆藏地:首图.中文库本书库(4);城图.获奖图书专题区 索书号:I712.25 /58
扫码阅读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可一窥作者诗风变化。
《沉默的经典:月光的合金》
作者:[美]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柳向阳 馆藏地:首图.中文库本书库(4);城图.获奖图书专题区 索书号:I712.25 /55
扫码畅听
《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沉默的经典:忠贞之夜》
作者:[美]露易丝·格丽克 译者:柳向阳/范静哗 馆藏地:首图.B座三层文学图书
索书号:I712.25 /157
扫码阅读
这部诗集展现了继《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和《月光的合金》这两本诗集后格丽克的写作风格和成就。
诗集包含24首诗,以奇异的想象、灵敏的观察和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有关亲情、爱与创伤的故事,其中透露出诗人强大的思辨力和建立内心秩序的能力。
诺贝尔文学奖小知识
1895年,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立下遗嘱,用其巨额财富设立奖项,表彰那些在各个领域“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其中便包括文学奖,旨在授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文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奖项得主。
首都图书馆终身阅读平台
首都图书馆终身阅读平台是全数字资源库,汇集大量获奖书籍、经典作品,并持续更新主题书单。该平台可在手机端和PC端同步应用。读者通过首都图书馆官网和首都图书馆公众号的菜单栏登录平台,免费阅读千种好书,实现“手握一寸屏幕,心享万千世界”的阅读新常态。
“首都图书馆终身阅读书目”涵盖1000种全年龄层图书的电子资源。1000本书的遴选,集结读者、图书馆员和专家的力量,开展扎实调研,组织严格审议,内容突出经典性、大众性,兼顾趣味性和新知性,分为文学、社科、科普、艺术生活、少儿五大版块,以满足各年龄层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来源:首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