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资本市场迎来一波密集的“基金潮”。上海、深圳等地的国有资本与产业力量集中爆发,共同组成了一支总规模超过24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集群。
包括临港的首支CVC基金、静安区的百亿级投资运营公司,以及沪深两大城市新设立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它们正以精准、长期的“耐心资本”策略,瞄准AI算力、国产半导体核心装备、芯片设计、先进封装等关键领域,加速构筑集成电路产业的资本护城河。
上海资本布局:三路基金齐发,总规模近200亿
上海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基地,近期在基金设立方面动作频频,显示出政府、国资和链主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
01、临港首支CVC基金成立:中微牵头15亿,强化产业链韧性
近日,上海智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智微资本)首期智微攀峰基金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标志着临港新片区首支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正式落地。
该基金规模为15亿元人民币。智微资本由国内半导体设备“链主”企业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起并深度参与出资,中微公司认缴出资7.35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49%。
据悉,该项基金将聚焦半导体、泛半导体及战略新兴领域,以“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覆盖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投资体系。此举旨在利用中微公司的龙头优势,提升临港区域的产业协作效率,解决高端设备和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发展风险。
活动现场,智微资本与中保投资公司、上海科创集团、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各方未来将围绕项目产业赋能、生态共建等方面展开多层次合作,携手构建覆盖半导体全链条的协同投资生态。
02、静安资本成立:120亿平台引导未来产业投资
10月10日,由上海市静安区政府、上海国资委共同主持的上海静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静安资本)成立大会召开。静安资本注册资金高达120亿元人民币,将采取“政府引导基金+直投+市场化”的模式运作。
公开资料显示,静安区的产业投资并非从零开始。早在2020年,静安区就出资发起了静安产业引导基金。截至2024年12月,该基金累计出资16亿元,撬动了约24倍的社会资金,实现了超过30亿元的返投和可观的税收贡献,投资了包括思朗科技、蓝箭科技在内的一批明星科技企业。
现场,静安资本与道禾高新基金、区块链基金、复旦科创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国投先导、市科创投、未来产业基金等20家战略合作伙伴授牌。
据悉,静安资本将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望通过百亿级的投资矩阵,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市区两级产业联动。
03、上海芯链聚合基金,57亿国资将投向何方?
10月11日,上海芯链聚集成电路产业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进一步强化了上海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资本投入。
据悉,基金出资额达57.02亿元人民币。主要出资方包括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该母基金存续期长达12年,体现了长期“耐心资本”的特性。
多方行业人士表示,该基金预计将重点支持偏向应用端和前沿技术的产业环节,包括AI算力芯片(通用及专用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和新型架构存储(如HBM、MRAM、ReRAM等),旨在巩固上海在高端制造与设计领域的优势。
区域发力:深圳与扬州聚焦产业链关键点
在上海多点布局的同时,深圳和扬州也在集成电路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精准资本落子。
01、深圳“赛米基金”揭牌:50亿资金猛攻三大主线
10月16日,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产业基金)正式揭牌启动。首期规模50亿元人民币,该基金投资阶段以初创期、成长期为主,基金存续期为10年,基金管理人为深创投下属全资企业福田红土,深重投旗下全资企业重投资本。
赛米产业基金明确聚焦产业链的“核心领域与薄弱环节”:半导体装备和零部件、芯片设计(包括专用算力芯片、光电子、传感器等)以及先进封装,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具体来看,在半导体装备和零部件领域,协助龙头企业并购装备以保持领先,协助高潜质企业横向、纵向整合成为大平台,核心装备重点投资,查漏补缺突破先进制程;在芯片设计领域,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新兴计算架构等前沿领域,协助有潜力的EDA、核心IP公司培养国际竞争力;在先进封装领域,帮助封装领域龙头和先进封装细分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布局具备突破海外先进封装专利封锁技术的早期高成长性团队。
02、扬州瘦西湖基金子基金:支持光电半导体“隐形冠军”
近日,扬州厚望中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工商注册,这是扬州瘦西湖国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首支专项子基金。
该子基金拟专项投资深圳中科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中科精工),用于其在扬州落地产能和生产制造中心。中科精工是光电半导体领域的国产“隐形冠军”,其产品体系以光学主动对准(AA)设备、光学检测设备等为核心。此项投资体现了区域资本通过导入核心产能,推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