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金融时报》爆料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英伟达和 AMD,同意把它们在中国卖芯片收入的 15% 上交美国政府,换取特朗普政府批准它们继续向中国出口芯片。
说实话,这个消息让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美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啊,它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现在,美国政府居然直接向私企收“保护费”,还明目张胆写进对华出口条件里。这种事,你搁别的国家,早就被骂成“官商勾结”了。
这背后,其实暴露了一个现实:特朗普政府早就明白,想完全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卖芯片,那是做不到的。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谁都舍不得放弃。可是特朗普又不甘心按照正常市场规律和中国平等做生意,在他眼里,这就是吃亏,就是让中国白赚了。于是,他干脆来个“抽成”,既能卡你脖子,又能捞一笔钱。
这样一来,他就达到了三个目的:第一,给出口中国的芯片加上一个人为的门槛;
第二,增加美国财政收入,缓解美债带来的压力;第三,为自己的选民提供情绪价值:你看,我让中国为我们的科技买单。
但是,说句公道话,这个操作其实挺昏的。很简单,你说英伟达和 AMD 面对这政策,能怎么办?无非三条路:
第一,自己吞下成本,但这会影响利润,股东肯定不乐意,特朗普自己也不会答应。
第二,降低产品质量,用缩水版本卖给中国,但这样会直接损害品牌口碑。
第三,也是最可能的,把成本转嫁给中国消费者。
特朗普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第三种结果。这样他不用签什么新关税法案,也能变相给中国芯片市场加税。
可问题是,这一招的副作用也很大。中国芯片厂商的生存空间,反而被硬生生拓出来了。因为它直接推高了中国企业买美国芯片的成本,逼着中国企业去寻找替代品。等到中国芯片彻底崛起、甩开美国封锁的时候,这一刀反而会变成“助推器”。到时候,特朗普这个名字,恐怕会被中国芯片人写进“功臣榜”。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中美芯片产业的现状。
中国的最大优势,就是市场够大。只要中国芯片企业能做出合格的产品,立刻就有国内市场消化掉产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那样,被美国“广场协议”一刀斩了未来。
第二,中国掌握了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料:稀土。
全世界芯片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话语权,是硬牌。
第三,中国的芯片产业链,虽然还不算完美,但上下游已经初步齐备,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基本都能自己干。
反过来看美国,不得不承认,美国有优势,但真正的优势,其实也不多了。首先是强大的算力和顶尖的 GPU 架构设计,这方面中国还在追赶。其次是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从研发到供应链、到终端应用,美国都非常顺畅,这也是中国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些优势,都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抹平甚至超越的,现在特朗普就是在加速这个过程。
记得前段时间,英伟达 CEO 黄仁勋来中国访问时,公开说过一句话:中国完全有能力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我相信这绝不是客套话,而是他基于对市场和技术趋势的判断。
所以现在特朗普这一步,看似是限制中国,其实是在逼中国加速突破。美国芯片压了中国这么久,现在只要中国咬牙挺过这段时间,芯片自主化的进程会被推得更快。那时候,别说 15% 的抽成,恐怕美国想把芯片卖进来都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