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子特气行业受益于下游半导体需求回暖和国产替代推进,核心上市公司营收呈现“多数正增长、头部稳领跑”态势,但盈利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
在五家重点电子特气上市公司中,凯美特气以326.54%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成为行业黑马,中船特气实现营收与盈利双增,华特气体前三季度盈利微降但Q3单季回暖,金宏气体、和远气体则受产品价格波动与产能爬坡影响,净利润增速出现较显著下滑。这显示出产品结构升级、成本管控能力与产能释放节奏,已成为主要电子特气公司业绩分化的重要变量。
营收增长呈“三级”梯次格局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电子特气行业营收增长呈现“高增、稳健、微降”三级梯次格局,多数企业凭借下游产业需求支撑实现营收正增长,仅华特气体出现小幅下滑。

在偏“高增”阵营中,中船特气营收同比增长14.90%至16.07亿元,Q3单季营收5.67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9.36%。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含氟特气在先进制程的持续放量,叠加某海外三氟化氮生产商8月因安全生产事件产能受限带来的进口替代机遇。目前,中船特气现拥有18,500吨/年超高纯三氟化氮产能,产品可达5N级,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凯美特气营收同比增长13.19%至4.85亿元,Q3单季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速达18.25%。报告期内,凯美特气成功切入半导体与新能源双赛道,锂电池用特种气体营收大幅增长,成为营收增量的重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三季度,凯美特气分别于8月15日、9月22日、9月24日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且均是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行业分析称,短期内,业绩改善、光刻机概念催化叠加资金流入成为推升其股价的主要动力;中期来看,凯美特气在电子特气认证壁垒、客户拓展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下,形成稳定成长逻辑。
同期,金宏气体、和远气体相对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金宏气体营收同比增长9.33%至20.31亿元,稳居营收规模首位,Q3单季实现营收7.17亿元,同比增长14.59%。光大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第三季度,特种气体业务中,超纯氨受光伏行业阶段性调整及金宏气体主动调整销售结构的影响,其销售额环比小幅下降,但毛利率环比有所回升;氧化亚氮、高纯二氧化碳等特种气体,以及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大宗气体产品的销售量及毛利率环比均有所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和远气体营收同比增长3.32%至12.32亿元,Q3单季实现营业收4.26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相对平缓。主要系其潜江、宜昌电子特气产业园处于投产初期,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传统气体业务受宏观需求影响增长较为乏力,但未来业绩有望好转。
在五家电子特气上市公司中,华特气体是报告期内唯一一家营收同比下滑的公司,微降1.36%至10.44亿元,但Q3单季营收3.68亿元,同比回升至7.96%,显现复苏态势。此前,7月4日,华特气体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的部分氟碳类产品、氢化物已进入到5nm的先进制程工艺中应用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这为其营收和盈利增长带来了利好。
均实现盈利但增速分化显著
2025年前三季度,五家电子特气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但整体呈现“大涨、稳增、下滑”的鲜明分化特征,而且下滑企业居多,显示出成本管控与产品结构差异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其中,凯美特气归母净利润7539.8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速高达326.5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89.00%。对于净利润增长,凯美特气在三季报中进行了特别说明,即“上年同期因2024年终止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将限制性股票在剩余等待期应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一次性加速确认计入了相关成本费用金额7,836.34万元。经相关规定,一次性加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7,836.34万元列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但特种气体进口替代突破与新能源气体需求增长,也推动凯美特气产品溢价能力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中船特气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3.9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93%,盈利质量更优。尽管受下游部分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影响,中船特气的成熟产品如三氟化氮销售价格出现下调,但在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及境外销售过程中,该公司三氟化氮销售价格表现相对稳定,有效对冲了盈利和成本压力。
相比之下,尽管营收增长,但金宏气体、和远气体、华特气体均录得净利润增速下滑。
其中,金宏气体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90%;扣非净利润9947.95万元,同比下滑41.07%。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33.00%,环比下降11.60%。
对于前三季度利润总额下降的原因,金宏气体称,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售价及综合毛利率下降,前期项目投资完工带来的折旧费用增加,以及资产处置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而第三季度利润下降因素主要系相关费用随新增业务的开拓有所增加。
和远气体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770.37万元,同比下降1.8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23.72万元,同比下降17.58%。但Q3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降43.36%,环比下降64.42%。这主要系其产能爬坡期费用投入增加,例如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9.43%,叠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造成了核心业务盈利压力。
另外,华特气体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10.3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10.04%。但Q3单季净利润4107.1万元,同比增长12.45%,高端新品放量推动盈利修复。同时,其毛利率提升至33.78%,显示产品结构优化成效。
产品项目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五家电子特气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处于较低个位数,依次为凯美特气(5.55%)、中船特气(5.28%)、金宏气体(4.03%)、华特气体(3.30%)、和远气体(2.88%)。但其在产品布局和多个项目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金宏气体持续布局特种产品,超纯氨下游应用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该公司的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等新产业化的产品已实现对台积电、联芯等部分客户的批量供应。同时,其超纯氨产品的下游应用结构已进一步优化,应用重心从光伏领域转向集成电路等半导体领域,目前已导入众多头部半导体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超纯氨在金宏气体集成电路业务领域的营收占比已稳居首位,在光伏领域营收占比则持续回落。
针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等对气体纯度和精度要求极高的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华特气体构建起“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高效产品研发体系。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该公司超20个产品成功供应至14nm、7nm等先进制程生产产线,部分氟碳类和氢化物产品进入5nm先进制程工艺并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从而推动高端产品放量和盈利改善。
在项目建设方面,目前和远气体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规划的“电子级超纯氨、高纯氢、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氯气、电子级甲烷、电子级一氧化碳、高纯羰基硫等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已经全部投产,力争2025年逐步实现“稳产-量产-满产”的目标。

同时,其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规划的“电子级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硅烷、乙硅烷等电子特气,以及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系列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产品,预计2025年将逐步达到“投产-稳产”的目标。
此外,中船特气内蒙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年产三氟化氮7,500吨、超纯氨10,000吨和75,000吨液氮产能。2025年5月,该内蒙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年产7,500吨三氟化氮和年产10,000吨超纯氨项目均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中前者产能利用率在80%-90%,通过连续生产已证明具备达到设计产能的生产能力。
凯美特气则通过子公司专业化布局核心赛道,包括海南凯美特主攻电子特气提纯与混配,宜章凯美特推进特种气体产能建设等。而这些特种气体扩产项目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陆续投产,将显著提升电子特气与新能源气体产能,匹配下游客户扩张需求,推动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结语
2025年中国电子特气行业正处于“量价齐升”向“质效并重”转型的关键期,下游需求回升、国产化红利与政策支持等形成多重驱动力,行业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不断向高端升级。尽管面临技术壁垒、供应链波动等挑战,但国产化大趋势不可逆转,具备核心技术、稳定供应链与规模化优势的本土企业将加速崛起。
未来,随着国内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和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增长,叠加海外产能部分受限,电子特气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具备核心技术与产能规模的企业将持续受益。其中高纯度、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认证进度,将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随着部分原材料价格回落、新增产能释放及产品结构优化,前期利润承压的部分企业业绩有望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