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翱捷科技(688220)报收于87.0元,较上周的84.18元上涨3.35%。本周,翱捷科技7月31日盘中最高价报92.38元。7月29日盘中最低价报80.51元。翱捷科技当前最新总市值363.92亿元,在半导体板块市值排名32/162,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425/5149。
本周关注点
7月30日特定对象调研
该项目结合国内供应链的特点,围绕合规路径进行技术储备和平台建设,目标为云端算力需求客户提供合规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主要方向大致概括如下1)智能穿戴/眼镜类;2)端侧SOC类;3)RISC-V类;这些领域的需求正不断上升,且对芯片的高智能、低功耗的性能表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充分发挥在基带SoC芯片领域深耕多年的相关优势,借助长期积累的IP库、成熟的供应链渠道、以及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能力,持续满足相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4)云端推理芯片项目公司将有针对性地利用在大型SoC芯片及系统级设计方面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新型架构设计,与客户合作开发特定的合规方案,助力其实现规模量产。
我们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各项技术尤其I大模型不断发展、新应用加速落地,传统通用芯片渐难以有效服务特定场景,因此芯片定制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尽管当前SIC团队同时服务自研芯片、外部定制服务及IP授权业务,人力资源存在上限,但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进行平衡,比如通过业务优先级排序调控进度,复用既有IP模块与项目经验以减少重复开发,优化人力投入等。现阶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各业务有序推进。未来,随着芯片定制业务的发展,不排除设立独立团队的可能。
从过去跟客户合作历史来看,所有项目实现100%成功交付。主要优势如下1、平台化优势与可复用经验作为一家SoC芯片平台公司,公司积累了大量自有芯片产品的设计和流片经验。这种平台化的能力和经验可以高效复用于SIC定制服务中,不仅能为客户显著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开发效率,更能确保项目的成功率。2、强大的复杂项目设计与验证能力公司拥有丰富的SoC项目经验,擅长处理高复杂度的芯片设计与验证工作。3、成熟的供应链渠道公司与头部晶圆厂及封装测试厂商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对接各类工艺;凭借丰富的流片、封装到测试的完整供应链管理经验,提供成熟可靠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一站式”(Turnkey)代量产服务。4、丰富的IP资源与自研成本优势公司拥有多样化的IP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公司自研手机芯片,因此在DDR、PCIE、USB等高速接口IP上拥有深厚积累和自研能力,相比外购IP,自研IP的可靠性和适配性更高,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公司目前订单承接情况良好,由于大型SIC项目固有的长周期属性,结合各项目的推进计划,预计2026年SIC业务收入将取得大幅增长。需特别说明的是,因预测周期距当前时点尚有一定时间跨度,政策环境、项目交付进度等客观因素可能存在动态变化,具体数据以当年审计数字为准,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在5GRedCap领域,公司首款芯片SR1903已率先在物联网市场实现商用,已获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认证,且客户进展较为顺利,目前1903已经有10+客户如移远,Simcom,美格,有方,中移物联,移科等共30+模组及产品送样测试或者发布,场景包括车载,MBB,工控等领域。面向智能穿戴市场,公司推出的RedCap芯片平台SR3901已具备量产商用能力,该平台将为5GRedCap智能穿戴终端提供高效、经济且性能卓越的解决方案,助力5G智能穿戴市场的繁荣与多样化发展。目前已经有15+款终端完成入网入库测试,且已经开始小规模出货。此外,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RedCap+ndroid智能芯片平台8603,不仅支持5GRedCap与LTECat.4双模,同时采用高性能1x6+3x5架构,凭借高效GPU、自研ISP和NPU,展现出色的I与多媒体性能,今年第一季度推出后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目前处于客户Designin阶段,预计终端产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从运营角度初步来看,目前客户终端提货及需求计划情况良好,下游客户有向上修正需求的迹象,整体相对乐观。
首款4G4核芯片已经成功实现商用。2024年出货量超过百万颗,充分验证了其性能表现以及平台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较2024年实现成倍增长。首款4G8核芯片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多项目、多客户导入。该款芯片在导入手机项目的同时,支持客户拓展智能模组、车载座舱、平板电脑等产品线。首发智能手机客户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产品上市。第二代6nm4G8核芯片今年上半年已流片。该款芯片具有较高的技术规格,比如支持LPDDR5/5X,提供6400Mbps以上的数据吞吐率,搭载20TOPS算力的独立NPU,可以支持目前各种主流的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大模型。预计2025年9月底左右片,年底开始导入客户,2026年上半年逐步进入客户量产阶段。首款6nm5G8核芯片已进入研发后期。该款芯片具备先进的5G-通信能力及高性能I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智能手机芯片的产品布局。预计2025年下半年流片,2026年下半年开始客户导入工作。
公司毛利率的变化主要受市场竞争格局、业务与产品结构的影响,未来趋势也基本围绕这些因素展开,公司现有三类主营业务(芯片销售、定制业务、IP授权)的毛利水平本身存在差异,且同一业务类别内不同项目、不同产品的毛利也存在差异。因此,即使单一产品未降价,营收中各类业务、产品的收入占比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整体毛利率。未来公司将通过优化业务及产品结构、强化产品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不过受竞争格局与产品结构动态调整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仍可能存在波动,具体将取决于各因素的实际作用情况。
公司目前暂无发行可转债或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的计划,未来将结合融资环境及公司自身情况综合考量。后续若有相关进展,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将坚持降本增效,聚焦核心研发项目投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发及运营效率,争取将期间费用及研发费用的增长控制在较去年不超过15%的水平。具体数据请以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相关投资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