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难眠、血压波动
秋乏犯困、皮肤干燥……
季节更迭之际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小困扰?
教你用耳朵这个“健康开关”
助睡眠、稳血压、解秋乏、润秋燥
一耳解多忧,健康过金秋!
01
原来耳朵这么重要
耳朵并非孤立器官,而是人体经络与脏腑的“微缩投影”。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均通于耳,五脏六腑的异常会通过耳朵的形态、色泽、压痛等变化“报警”。明代医家王肯堂曾总结,耳轮红润者健康,耳轮黄青黑者需警惕,耳黑耳白者可能提示肾虚。
现代全息理论更发现,耳朵如同倒置的胎儿——耳垂对应头面部,耳轮脚对应脊柱,耳甲腔对应心肺,耳甲艇对应腹腔脏器,甚至耳背的“降压沟”都与血压调节相关。
耳朵上分布的90余个穴位及经络反射区,既是诊断疾病的“窗口”,也是调理身体的“开关”。耳穴疗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既能用于疾病预防,也能辅助调理亚健康状态。其优势在于无药物副作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全年龄段使用。
02
助睡眠、稳血压、解秋乏……
一起来耳朵上找“健康开关”
失眠调理 核心穴位:心穴+肾穴
心穴位于耳甲腔最底部的凹陷处(类似“火山口”),对应心脏。失眠伴心烦口渴(阴虚火旺)者,用手指按压此穴时力度稍重(以酸胀微痛为宜),通过刺激疏通心经气血,帮助心神归位。
肾穴在耳甲艇上部边缘(靠近耳轮角),对应肾脏。若失眠伴随腰膝酸软、畏寒(心肾不交),按压时力度宜轻(以轻微胀感为主),通过补肾水以制心火,平衡阴阳。
操作方法:
注意:
配套按摩
按揉百会穴(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中点),以食指压在中指上,按于百会穴,顺、逆时针各揉30秒即可。
08:54
血压管理 核心部位:降压沟
降压沟位于耳背对折时耳廓边缘的凹陷沟。
操作方法:
00:45
秋乏调理 核心穴位:脾穴
脾穴位于耳轮脚(耳廓内侧凸起处)斜下方的耳甲腔斜坡上,对应脾胃。按压时力度适中(介于心穴的重按与肾穴的轻按之间,以酸麻胀感为主),通过健脾祛湿,缓解肢体沉重感。
配套按摩
07:26
秋燥调理 核心穴位:肺穴
肺穴位于耳甲腔正中心穴外侧的平行位置,贴压后按压至酸麻胀感(避免过度用力)。秋季燥邪侵袭肺系,引发口鼻干燥、皮肤脱屑。刺激肺穴可润肺生津,缓解呼吸道不适。
配套按摩:推肺经
①顺经推按(从肺经起点向少商穴方向):为补法,适用于肺气不足(如自觉气短、乏力)的人群。
②逆经推按(从少商穴向肺经起点方向):为泻法,适用于肺经实证(如秋季咳嗽、痰多)。
02:40
03
中医教你一套“耳朵操”
搓耳朵根:聪耳消肿 安神助眠
耳朵根后面有翳风穴和安眠穴,耳鸣、耳聋、头痛、失眠的情况,可以多揉一揉。
揉耳垂:疏风清热 益血养阴 利胆明目
耳垂对应头面部区域,用食指和大拇指按揉,捏10下,拽一拽,可以疏风清热、益血养阴、利胆明目。
搓耳轮:缓解肢体疼痛
耳廓的外缘耳穴主要对应人体的四肢,肩颈疼痛、躯体疼痛的人可以多按揉。
推耳背:辅助降压
耳背后面有一条降压沟,推耳背适用于高血压人群。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搓动降压沟,力度以局部微热为度。
来源:央视一套(编辑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