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打压力度持续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技术层面,美国加强了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出口限制,尤其是对先进设备的封锁,进一步使得中国无法从西方国家获得最前沿的半导体技术。同时,美国还将多家在中国生产芯片的半导体企业从许可名单中移除,限制了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途径。另一方面,美国在贸易层面也采取了措施,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限制了先进算力芯片(如H100和H200)的出口,甚至推出了性能大打折扣的H20芯片,其性能远远低于主流的高端芯片。
然而,尽管美国采取了这些限制措施,局势并未朝美国预期的方向发展。相反,局势越来越接近平衡,甚至有可能让美国最强大的芯片公司——英伟达——感到不安。
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开表示,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进展迅速,已仅与美国在技术上有几纳秒的差距。他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允许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展开竞争。他认为,这不仅能帮助美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技术,还能最大化地提升美国的经济成就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同时也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虽然黄仁勋所说的“几纳秒”明显是夸张的说法,但通过他的言论可以看出,英伟达希望放宽限制的背后有两个主要动机。第一,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如今,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欧洲和日本等国根本无法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依托人工智能所需巨大算力崛起的英伟达,急需占领中国市场,借此巩固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只要人工智能仍然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英伟达就能稳固其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从中获利。
第二,中国在芯片技术上的追赶速度惊人。中国已经将芯片产业视为国家战略,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原本,这应该是英伟达通过技术和市场优势来遏制竞争的阶段。然而,受限于美国政府的出口禁令,英伟达反而无法发挥其技术优势去打压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如华为和寒武纪等,正加速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华为通过集成技术实现了算力的反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继续限制,实际上是在为英伟达培养一个强大的对手,可能会让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因此,英伟达迫切希望能够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通过价格竞争打击本土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募中国的顶尖芯片人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