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激光二极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那么你知道市面上常见的激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吗?其里面的激光二极管主要有哪些作用,下面一起来看下吧。
激光干涉仪的原理
干涉仪其实就是利用光的“相干性”来测量极小的位移、角度或形变。
光从一个源发出来,经过分光片分成两路,一路是参考光,一路是测量光。两束光在检测端重新叠加后,会因为路径差不同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条纹的变化反映了路径差,也就是位移变化。

那激光二极管在这里干嘛?
它就是干涉仪的光源,是负责发出相干光的那一方。
相比老式的氦氖激光器(He-Ne),激光二极管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启动快,而且波长多可选。现在很多小型或便携式干涉仪都用它当光源,比如常见的 650nm、780nm、1310nm、1550nm 等波段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干涉仪最看重的是光的相干长度。一般 DFB 或 ECL 型激光二极管能提供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相干长度,足够大多数测距、位移检测用。普通的多模 LD 可能不够稳定,会导致条纹模糊,所以要选单模或者窄线宽的型号。

功率稳定性高,只要驱动恒流、温控做得好,激光二极管输出功率能稳定在 ±1% 以内。干涉条纹强度自然稳定。
波长可控、可调,有些系统要求干涉条纹随波长变化来实现多点测量或相位解调,这时 DFB 激光二极管调温调流就能微调波长,非常方便。
在干涉仪里,激光二极管就像系统的光学心脏,它负责发出相干稳定、波长可控的光。它体积小、功耗低、调制方便,让原本复杂的实验室级干涉系统能走进工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