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认为;高科技领域中美两国都有独家技术,中方也有反击的筹码,可能很快就要用,会成为下一步谈判的筹码。
10月1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日媒报道称;美国不是领先所有技术。必须承认,美国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确实领先全球,所以他才有实力搞芯片封锁。但是中国也有核心领先技术,比如说电池就是绝对领先,同美国的芯片一样,在电池这个领域形成了绝对技术垄断,但不一样的是,美国的芯片领先,代工还需要台积电。中国的电池从设计到制造全产业链都在本土,在整个电池的全产业链上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既然美国能做,那么它也是中国手中的新筹码,该用的时候,当然也可以用。
据日本《日本时报》报道称,中国在2018年之前,也就是科技战贸易战开打之前,中国国内的一部分人,经常宣扬科技无国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些人的误导,导致国内企业没人愿意砸下重金去研发光刻机,因为投入大见效慢,不如直接买。所以几乎放弃了光刻机的研发,只有上海微电子在独立苦撑,当时荷兰和日本是光刻机的第一梯队,中国没有落后多少,如果当时砸下重金,或者用举国体制,光刻机就不会被卡脖子了,这是现在唯一的软肋。
但是现在中国可以用稀土反制,其实还有一个筹码,那就是用途极为广泛的电池,它是支持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的必需品。
因为在电池领域,中企是唯一的头部玩家。根据最新的数据,美国进口的65%的锂电池都是来自大陆中企生产的。不仅仅是的成品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以及电池制造设备都是断代领先,其他国家就是想生产电池,必须都要购买中企生产的零部件。
由于9月份之后,美方不断对部分中国科技企业出手,终于遭到反噬,中方决定对电池出口采取限制性措施,将于11月8日生效,不过这次只是象征性的,美企仍然可以买到,也就是说这一副牌只是放在手里,还没有打。
因为中企控制着全球约96%的阳极产量和85%的阴极产量,任何国家如果生产电池,仍然依赖中企供应。
不过,《日本时报》指出,无论是科技战还是贸易战,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限制电池出口也会是这种情况,因为大陆电池产能过剩,国内企业越来越依赖海外市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电池牌。
没想到日媒难得公正了一次,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在全球化时代,中方提出的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不要老想着利用霸权,今天封锁这个,明天制裁那个,最终可能都会遭到反噬。
本来贸易自由,是西方一直以来推崇的,结果现在开倒车,无论是科技战还是关税战,最终都是两败俱伤,好好相处,有钱大家一起赚不香吗?
特朗普玩够了,应该收手了,你封锁芯片,我封锁稀生产芯片的稀土,这样你来我往,对双方都有影响,应该一切让市场说了算,不要干预市场行为,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事,37万亿美债,每年产生的利息都是天文数字,再不解决,接下去可能每年的收入都不够付利息了,一把年纪了,别总想着斗来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