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银杏叶黄了,东湖的蟹肥了!
11月12日,电子科技大学东湖湖畔热闹非凡——20名身穿救生衣的“校园渔夫”登上小船,划入东湖深处,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闸蟹捕捞行动!

捞蟹行动
“我们的大闸蟹来自阳澄湖。”后勤保障部园林服务中心主任刘佳告诉封面新闻,这些大闸蟹可是生态治理的‘功臣’,作为东湖水体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它们自然生长,帮助清理水底有机物,如今到了该‘毕业’的时候啦。
只见同学们一边穿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一边跟随后勤师傅学习蟹笼收放技巧,弯腰捞蟹……动作虽略显生疏,但热情丝毫不减。短短一小时内,大家共捕获近50只大闸蟹,其中“蟹王”体重高达7.8两,引发阵阵欢呼!

捞蟹行动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些亲手捞上来的螃蟹,将在11月14日中午由学校餐厅统一蒸制,参与同学凭当天发放的“蟹票”,就能免费品尝这份“湖鲜限定”!
其实,这场“捞蟹行动”背后,藏着一段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大闸蟹
自2021年起,电子科大对东湖、西湖启动“由内而外”的生态修复工程:水下种苦草、狐尾藻打造“水下森林”,引入浮游生物、肉食性鱼、河蚌、螺类,再搭配中华绒螯蟹(也就是大闸蟹),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微循环系统。如今,湖水透明度达3米,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生态课堂”。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闸蟹虽能帮助清理底层有机物,却难以熬过成都湿冷的冬天。一旦大量死亡,尸体分解会迅速消耗水中氧气,威胁苦草和鱼类生存,反而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

捞蟹行动
于是,学校果断启动“秋季捕蟹计划”——既避免生态风险,又让同学们在劳动中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吃上自己捞的蟹!一举三得!
不在阳澄湖,也能体验“蟹”逅秋天的快乐——这波成电专属福利,真的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