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科普季系列活动在重庆大学物理探索科技馆举行,为来自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及家长们带来一场以“神奇的超导”为主题的深度科普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场馆体验、权威专家深度解读与互动探究相结合的模式,激发了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的浓厚兴趣,有效推动了优质科普资源的社会共享。

体验者在高压静电作用下“怒发冲冠”(沙区科技局供图)
当日,重庆大学物理探索科技馆面向青少年们开放,成为科学探索的活力课堂。馆内,一系列设计精巧的互动展品牢牢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静电感应”展台,体验者在高压静电作用下“怒发冲冠”,直观感受电场的存在;步入“法拉第笼”,亲历外部数十万伏高压放电而内部安然无恙的奇妙现象,电磁屏蔽原理不言自明;而“磁阻尼摆”“角动量守恒演示仪”等经典装置,则将抽象的物理定律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动态过程。学生们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不断发出惊叹,并提出各种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王爱峰为学生们讲超导(沙区科技局供图)
活动的核心环节是由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爱峰主讲的超导主题科普讲座。王爱峰从超导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视频资料,系统阐述了超导体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两大特性。他重点展示了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成像等前沿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超导技术在未来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在交流环节,王爱峰耐心解答了学生们关于“常温超导能否实现”“超导如何改变生活”等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

活动现场(沙区科技局供图)
沙坪坝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依托辖区高校高端科技资源、提升科普活动内涵与层次的一次有效实践。沙区科普季活动将持续促进科研资源科普化,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方式送达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服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来源:沙坪坝区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