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苏格兰与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敲定关税协定。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长 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在场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芯片产业发起的“232调查”结果将会在两周内公布。
今年4月14日,美国商务部下属部门工业与安全局(BIS)通过联邦公报官网宣布,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赋予的权力,对进口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其衍生产品、进口药品及药用成分发起国家安全调查,并征求公众意见。
特朗普此前曾公开表态称,美国对于半导体关税的税率可能高达25%~100%。并且,新规则不排除以晶圆制造地(wafer out)作为源产地来加征关税。这也将对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美光等晶圆制造厂商,以及英伟达、苹果、高通、联发科等依赖于圆代工产能的芯片设计厂商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因此,在今年5月下旬,台积电、英特尔、美光和高通等半导体巨头以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都向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提交了意见评论,纷纷敦促美国总统特朗普谨慎对待半导体关税,并警告一旦施行广泛的关税,可能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意外损害。
比如,台积电就建议美国政府豁免现有的半导体投资、维持供应链准入、避免对终端产品征税、延长先进制造业投资抵免额,并建议美国政府应加速许可程序,以及进行人才培育合作。
英特尔、美光等厂商则建议特朗普政府免除对进口半导体材料、设备的关税,以及免除基于美国知识产权在国外制造的产品的进口关税。他们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对半导体加征关税,可能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并给他们的海外业务带来困难。
SIA也表示,在美国建造和运营半导体晶圆厂的总成本比亚洲高30~50%,加上在美国建造晶圆厂所需时间可能长达五年以上,显著慢于东亚。此外,美国产业在包括材料和设备方面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约60%的关键材料与设备在美国缺乏足够的本地供应。
美国智库“资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5月据模型估算,25%的半导体关税上路第一年将使美国经济成长下滑0.18%,持续征十年累积GDP损失达1.4万亿美元。
该智库还指出,美国政府将因此一年损失1,650亿美元的净税收;美国人均生活水准在第一年将损失122美元,10年累计达4,208美元。
对于AI、汽车等重要产业的影响方面,该智库表示,半导体成本的增加将提高训练AI模型的成本,削弱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将持续大力补贴AI与半导体产业,使得中国企业能在不受相同成本限制下扩展AI实力,有机会取得主导地位。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