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闻泰科技的一封信,让所有国家都了解到他的悲惨遭遇,它名下的控股企业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突然遭遇资产冻结,控制权也被“紧急接管”。
但更戏剧的是,前脚荷兰政府还在设法确保中国的稀土稳稳供给,后脚就把中国投资企业的锅给砸了,一边打着合作的名义购买中国稀土,一边却用莫须有的罪名冻结中资企业。
荷兰用行政令绕过正常程序,把一家中国控股公司从里到外翻了个个儿,说是为国家安全,那边却还要靠中国的矿产资源维持高科技产业运转,只能被么看都让人无法接受。
三天改命,荷兰直接出手
9月底政当所有人准备过假期的时候,荷兰对安世半导体展开国家安全审查,并以最快速度完成股权的解绑,过程快得让人眨眼都来不及:全套流程三天内搞定,企业想提意见?
没机会,听证程序?直接跳过,就连法院裁决也打破了以往的司法节奏,像是事先排练好了似的。
荷兰这回不仅公司资产抢走,还通过一套“股权托管”模式,把企业控制权直接移交他人,原控股方就剩下一股象征性的股份,连参与管理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企业的高管团队也被清洗,外籍高层也没逃过被裁的命运,一下子从管理者变成了“前员工”。
这些行为披着法律的外衣,实质上却是赤裸裸的“国家接管”,打着合法的旗号,实际上是把正常的商业投资当成了工具,说是依法行事,但连荷兰本国都有不少人质疑公正性:这速度,这力度,真能说得过去吗?
稀土还得靠中国,嘴上强硬却离不开
如果说芯片企业的自主权能被他人随意剥夺,那荷兰最依赖的那些资源,可不是说换就换的,尤其是稀土——尤其是用于光刻机、高端制造的那些稀土原料,全球大多数还是得靠中国。
荷兰的asml,产品里用到的材料很多都绕不开中国矿产,尤其是那些高纯度的稀土元素,这些材料不好找,提纯难,替代品也不成熟,即使有技术能替代,成本也高得让企业肉疼。
再说了,替代不是说今天想用明天就能换,整个供应链的调整少说也要几年。
所以你就能看到一个特别矛盾的现象:荷兰再跟中国友好贸易的时候,在本地却对中国资产下手,这种做法,不光中国看不懂,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纳闷:这到底是要安产业链的心,还是撕毁欧洲的信誉?
产业链、信任感、盟友关系:全线吃瘪
荷兰这波操作,表面上是对一个企业下手,实际上却是对整个欧洲高科技产业的信心打了一记闷棍。
先看产业链,现在欧洲很多企业,尤其是车厂,芯片非常紧缺,有的企业库存撑不过两周,一旦供货链断了,生产线就得停,安世是欧洲本地重要的功率芯片供应商,这样一搞,谁来填空缺?短期没答案。
再看信任感,这事一出,全球资本市场都在看:今天是中国企业,明天会不会轮到别国投资者?过去欧洲一直强调“法治”和“市场化”,现在突然来了个“国家安全”就把企业接管了,这事儿谁还敢放心投钱?
还有盟友关系,欧盟对中国贸易各有不同,有的国家主张合作,有的国家想强硬,荷兰这一手,表面上是配合西方阵营的“安全”基调,实则把欧盟内部的分裂推得更明显了。
大家都知道,芯片、稀土、新能源这些领域,离不开中国,荷兰这么做,等于把其他国家也拉下水。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全盘皆输的问题,现实是,欧洲高科技产业离不开中国资源,也离不开中国投资,现实是,你今天把企业控制权拿走,明天别人就有可能对你实行相同的操作。
明面是安全,背后是套路?
安世从并购到发展,一直是荷兰本地的重要企业,中国资本当年接手时,正是企业最困难的阶段,现在企业发展起来了,荷兰突然说不合规、不安全,要收回控制权,这听着就像“养肥再动手”。
这种做法对外资来说简直是噩梦,投钱、投资源、投技术,最后企业成熟了,你却被踢出去。
这不光是商业上的风险,更是对整个国际投资体系的一种打击,大家都知道,投资最怕政策变脸,一旦这种模式被复制,国际投资信心就会大幅下降。
荷兰这次的做法,也让人重新审视商业信誉,随时解释,那它还是规则吗?如果国家安全可以无限上纲上线,那企业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资源时代”来了,谁掌握谁说了算
全球正在从“谁制定规则”转向“谁掌握资源”,以前讲得多的是制度、标准、市场,现在讲得更多的是能源、矿产、供应链,谁能稳定供货,谁就有话语权。
中国正好处在这个变化的风口上,在稀土、锂电、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不仅掌握资源,还掌握技术和市场。
这种组合拳,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稳,而像荷兰、德国这样的国家,虽然技术先进,但在资源这块确实“先天不足”。
中国并没有用手里的资源去敲打谁,但别人却开始紧张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供应链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换的,今天得罪了上游,明天的产线就可能闲着。
荷兰这一波行为,短期内可能得到美国的信赖,但从长期看,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产业链、投资环境、国际合作,全都被这次事件影响了。
全球化不是单向的,既然今天做出了了这样的行为,那么以后自己国家企业出现同样问题的时候,别人还怎么帮助荷兰说话,怎么帮助荷兰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不是中国一家企业的问题,跨国企业各家都有不少,倘若每个国家都这样做,那全球化的进程就会被破坏,没有人能承受这个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