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Blackwell GPU架构、人形机器人三大AI领域突破同时入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如果说它们是AI时代的“大脑”,那么晶振便是维持这些系统生命线的精密“脉搏”。从数据中心的万亿参数训练到工业机器人的精密协同,赛思晶振系列产品以其精准控制,为智能世界注入稳定心跳。
在AI算力狂飙的今天,技术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DeepSeek大模型的千亿参数需要数万GPU核心并行运算,Blackwell GPU架构的万亿级晶体管需要纳秒级同步,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决策-执行链路更要求微秒级时序一致性。
这些复杂系统背后,晶振扮演着“交响乐指挥家”的关键角色。没有精准的指挥,再出色的乐手(CPU/GPU芯片)也无法奏出和谐的乐章。同样,缺少晶振提供的精准时钟信号,电子设备中数以亿计的晶体管将无法协调工作,整个系统会在瞬间崩溃。
1、底层通信:AI进化的时序基石
通信系统作为深植于这些AI系统底层架构、驱动其高效运转的生命线 ,其不仅要求晶振拥有 卓越的 频率稳定性、极低的相位噪声,还必须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如在PCIe、以太网、光纤通道等高速串行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已突破10Gbps,对时序的容限极小。晶振产生的相位噪声和抖动会直接“污染”时钟信号,引入比特错误,抬高系统的误码率。
作为国内时频领域的领军者,赛思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恒温晶振(OCXO)系列产品,实现了相位噪声≤-122dBc@1Hz、秒稳精度优于1.5E-13的突破性指标,为高速数据交换提供了坚实的时序保障。同时,其压控晶振(VCXO)在1MHz频偏下相位噪声低至-173dBc/Hz,12K~20MHz频带内抖动控制低至16fs,能够为5G-A/6G基站、光通信设备等高端应用提供了高纯净度的时钟参考。
实测数据
2、算力爆炸下的时序刚需
AI训练对极限算力的追求,正推动芯片主频突破5GHz、总线速度迈向10GHz。传统石英晶振在10GHz频段的抖动高达100fs,已难以满足高频、低抖动的严苛需求。赛思差分晶振(Differential Oscillators)凭借其优异的抖动性能与可编程特性,不仅攻克了高频时序同步的技术瓶颈,更能灵活适配多样化的AI应用场景,成为AI服务器在算力洪流中稳定运行的“时序定海神针”。
赛思差分晶振产品
3、多模态协同的时序纽带
人形机器人需要融合视觉、触觉、运动控制等多模态数据,其关节驱动、SLAM定位、路径规划等功能均依赖于精确的时钟同步。温补晶振(TCXO)通过实时补偿温度漂移,在-40℃至85℃的宽温环境下保持±0.5ppm的精度 ,将多关节同步误差控制在1μs内,确保机器人动作的流畅性和精准度。同时,产品的 低功耗、小体积特性,及支持-40℃~105℃的宽温运行,完美适配自动驾驶传感器、工业物联网终端等场景需求。
赛思温补晶振产品
面对AI技术向边缘端、高性能和低延时协同发展的趋势,赛思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打造了完善的全场景适用晶振产品矩阵。
从具备卓越频率稳定性的恒温晶振,到在宽温范围内保持精准的温补晶振,再到满足高速传输需求的差分晶振,以及各类晶体振荡器与谐振器, 赛思以系统化的产品布局,精准覆盖AI服务器、光通信、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多元化场景的严苛时序需求 。
赛思晶振选型手册
选择赛思自研的国产化晶振,远不止是选择一个电子元件,更是为整个数字系统赋予一个值得信赖的“生命核心”。当AI算力迈向全新高度,当智能应用深入各个场景,赛思始终以精准的时序控制能力,为每一个智能设备注入稳定可靠的“心跳”,为AI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时序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