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信证券的研报以及当前的市场共识,PCB板块的机会已经不再是“普涨”,而是高度聚焦于特定技术和应用场景的“结构性牛市”。

机会的重点,清晰地指向了由AI发展驱动的三大核心方向。:
1、核心成长机会——AI服务器
这是当前PCB板块最核心、最确定的增长引擎,是中信证券“坚定看好”的底气所在。
重点关注直接为英伟达AI服务器平台供货的核心PCB厂商。它们通常为顶级代工厂(如工业富联、广达)提供以下产品:
AI服务器主板:承载所有核心部件,层数最多、尺寸最大、价值最高。
OAM板:承载8个GPU的加速器模组的核心板,是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之一。
交换机板:用于AI集群内部的高速数据交换,随着网络速率向800G/1.6T演进,其对PCB的要求甚至比服务器主板更苛刻。
如何把握?
重点关注那些已经通过英伟达、谷歌等北美云巨头及其代工厂认证,并已实现批量供货的龙头厂商。
2、国产替代重点——IC载板
如果说AI服务器板是“高速公路”,那么IC载板就是为“超级跑车”(芯片)专门建造的“私人赛道”,技术壁垒更高,想象空间更广阔。
什么是IC载板?它是连接芯片(Die)和PCB的桥梁,可以理解为“给芯片造的微型PCB”。所有的高端芯片,尤其是AI GPU,都必须封装在IC载板上。
“卡脖子”环节:高端IC载板,特别是用于CPU/GPU的ABF载板,技术长期被日本(揖斐电、欣兴)、中国台湾、奥地利等少数厂商垄断,是AI芯片供应链中最紧缺、利润最丰厚的环节之一。
国产替代的紧迫性:无论是出于成本还是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国内都必须建立自主的IC载板供应体系,国家大基金等对此有重点支持。
如何把握?
重点关注那些在国内最早布局、投入最大、技术最领先,有望在ABF载板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的“破局者”。
总结与投资策略——PCB机会的重点,就是要“抓大放小”、“抓硬核放边缘”
回到中信证券的研报,他们之所以在市场回调时反而“坚定看好”,正是因为看透了上述底层逻辑。市场的短期担忧(业绩扰动、竞争等)并不会改变AI革命对高端PCB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长期趋势。

PCB方向的三大机会及核心逻辑:
1【AI服务器】—— 景气度最高、确定性最强的“主战场”
核心逻辑:AI服务器对PCB的要求,无论技术难度还是产品价值,都远超传统服务器。
技术升级:需要承载GPU、CPU、HBM之间超高速的信号传输,必须使用20层以上的高层数板、高阶HDI板以及超低损耗的特殊覆铜板材料。
价值量跃升:一台AI服务器的PCB价值量(ASP)可能是传统服务器的5-10倍。
2【IC载板】—— “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最具弹性的“新蓝海”
核心逻辑:IC载板是连接芯片(Die)和PCB的桥梁,可以理解为“给芯片造的微型PCB”。所有的高端芯片,尤其是AI GPU,都必须封装在IC载板上。
“卡脖子”环节:高端IC载板,特别是ABF载板,技术长期被日本、中国台湾、奥地利等少数厂商垄断,是AI芯片供应链中最紧缺的环节之一。
3【汽车电子】—— 稳定增长的“第二曲线”
核心逻辑: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带来了对PCB需求的全面爆发。
电动化: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控、电机都需要大量的PCB。
智能化: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都需要使用高阶HDI板和高频高速板。
PCB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我国PCB行业产值规模领先
根据 Prismark 数据统计,2024 年全球 PCB 产值为 7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5.8%;预计 2025 年产值达到 7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我国PCB 行业产值规模全球领先,预计 2025 年我国 PCB 行业同比增长率达8.5%。
1、全球 PCB 市场规模及预测

2、PCB 各细分领域产值增长预测(单位:亿美元)

3、PCB 成本结构占比情况

机会重点不再是“雨露均沾”, 短期景气度最高,业绩兑现最快的是——以AI服务器需求为主的多层板和HDI。
免责申明:本刊物由亚商投资顾问沈杨(执业编号:A0240623030002)编辑整理,个股展示仅说明过往案例,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行情及形态,不作为未来行情的唯一评判标准,过往案例未考虑市场因素及交易风险等情况,仅作展示参考使用,不作为未来的服务结果或承诺,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刊物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作者是秉持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而成,作者对文中所涉及的投资产品描述力求客观、公正,但相关投资产品所涉及到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作者对任何投资产品做出具导向性的购买建议。本刊物虽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在实际使用中不发生任何变更。
本刊物仅供参考,任何人参考本报告进行投资的行为,均应对相应投资结果自行承担风险。并且,当您选择使用本专刊,即表示您已经认真阅读了本声明并同意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本刊物不对投资行为及投资结果做任何形式的担保。
本刊物版权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本公司,且不得对本刊物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刊物中的投资观点及策略,应当注明本刊物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刊物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专刊的,本公司所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