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两大芯片巨头为了搭上美国的船,狠心切断与中国的合作,给中国科技产业致命一击。
然而,彼时的巨头们或许未曾想到,当时的选择,竟点燃了中国自主突围的燎原之火。
如今,中国已然突围成功,而两大巨头却陷入绝境。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

三次“反叛”
2020年9月15日,这一天是台积电和三星的“钱包”分水岭。
在这天之前,台积电凭借其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稳坐芯片代工领域的头把交椅,与华为等众多中国科技企业保持着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华为还一度成为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

而三星不仅在芯片代工领域与台积电分庭抗礼,其存储芯片也是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在半导体和电子消费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
华为也曾是三星半导体的第三大客户,每年贡献超7万亿韩元营收。

可没想到,在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禁令正式生效的那一天开始,台积电就明确表态9月14日后不再向华为供应任何芯片,就连华为提前支付的预付款都未退还。
不仅如此,台积电还高调宣称将把最先进的5纳米产能优先供给苹果。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华为Mate40系列成为搭载自研麒麟芯片的绝唱。
而三星也紧随其后,停止向华为供应存储芯片,然后将原本给华为的产能分给了其他企业。
他俩这次断供,可以被理解成是被迫妥协,但后面的行为则是主动投诚了。

2020年5月,台积电抢先宣布砸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工厂,随后在美芯片法案补贴吸引下不断追加,到2025年累计投资已达1650亿美元。
还迫不及待地把3纳米和5纳米的核心设备打包运到美国,企图抱紧美国大腿。

三星也不甘落后,2021年11月敲定170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建厂,并承诺把2纳米生产线放在美国,向美国表忠心。
他们的赴美建厂动作,导致中国市场原本能享有的先进制程供应优先级大幅下降。

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想要获取7纳米以下先进工艺代工的难度陡增,供应链的稳定性遭到严重冲击。
当中国企业还在适应产能转移带来的影响时,美国又修订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则。

这次,台积电直接通知大陆IC设计公司,暂停供应14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试图从源头切断中国芯片企业迈向高端制程的可能。

而三星虽未像台积电这般直白断供,但在存储芯片市场,配合美国政策,对中国企业的供货也变得极为谨慎,价格上也不再有往日的优惠,意图通过经济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在存储领域的发展。

只不过,他们都没想到,中国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绝地反击。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应运而生,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主攻先进制程、设备和材料等“卡脖子”环节。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国有六大行还一口气出资114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跟进,宜兴设立了5个总规模近60亿元的产业基金,重点支持芯片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
政策扶持也不搞虚的,从税收优惠到研发补贴,全方位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有了支持,企业当仁不让的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中芯国际作为国产芯片的中流砥柱,没“伸手要”就用成熟的DUV设备搞多重曝光,拿下了N+2工艺。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攀升至6%,稳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在先进工艺上,中芯国际用DUV多重曝光技术突破了7nm工艺,良率超90%进入小批量试产,性能直逼台积电7nm。
华为也不甘示弱,在芯片设计领域持续深耕。

昇腾系列AI芯片性能卓越,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放异彩,麒麟芯片更是在与中芯国际的合作下实现了“曲线救国”,Mate60Pro的惊艳亮相,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芯片的韧性与潜力。
产业链上下游也拧成了一股绳,协同突破实现自主可控。

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宜兴经开区聚集了67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23家是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全球最大电子银浆企业、全国最大半导体硅片企业都在这儿扎根,形成了细分领域的“冠军矩阵”。

现在再转过身来看当初果断选边站的台积电和三星,发现他们都已经深深陷入自己造成的困境里,而台积电在美国的建厂计划堪称一场“烧钱噩梦”。

在美国投资高达1650亿美元的大厂,运营成本比台湾地区高出了30%,每片晶圆的制造成本还是台湾的3倍。
曾经贡献超1成营收的华为海思早已退出合作,算能科技2025年在台积电的投片与营收直接归0。

比特大陆的营收占比也从近4%跌至2%,那些没被禁令完全限制的中国厂商,也因为自主化目标纷纷转向中芯国际等本土代工企业,曾经的市场优势一去不复返。
那边三星的处境同样糟糕,利润暴跌成为常态。

2025年第二季度半导体业务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3.8%,仅剩下0.4万亿韩元。
曾经支撑其8成收益的存储芯片业务,被长江存储等中国企业抢走大量市场份额,巅峰时期在华年营收高达1.7万亿元的盛况早已不在,还堆积了大量滞销库存。

它在得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的晶圆厂,建到99.6%却迟迟无法启动生产线,原本承诺的520亿美元芯片补贴实际只拿到7.3亿美元,建设成本比韩国本土高出300%。

最要命的是美国将半导体关税提至25%,每进口一台光刻机都要多缴巨额费用,加上禁止使用中国产起重机导致工期延误,这座工厂成了烧钱却不见回报的包袱。
两大巨头曾一心抱美国大腿,最终却沦为被收割的对象。

美国的补贴始终口惠而实不至,反而通过关税、审批限制等手段不断索取,让它们陷入成本高、市场少的双重困境。
这场选边站的赌注,真是让它们得不偿失。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