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2025年11月15日,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导”)披露了对上交所首轮问询的回复,直面核心技术先进性、高毛利率可持续性、募投必要性、客户集中度较高等市场焦点。
公司技术先进性被询问
上交所指出,根据申报材料,公司掌握了覆盖“装备研制—原料配方—镀膜工艺—分切封装—质控监测”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全流程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核心生产装备自主研制技术”“大面积超导带材超导层高速镀膜技术”等。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公司主要产品关键性能、生产效率、产品良率、产能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仅有两家公司批量年产千公里级以上的原因、合理性等。
该公司回复称,公司采用IBAD+PLD技术路线,2024年产能1334公里(12 mm宽),全球仅两家实现“千公里级”量产。经甘子钊、丁文江两位院士领衔鉴定,“高速批量化制备技术及装备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核心指标上,4 mm带材在4.2 K、10T磁场下临界电流350-800A,优于日美同行公开数据;产品良率90%,单台设备月产能16-18公里,均处于公开报道第一梯队。
该公司解释称,技术、装备、客户三重高壁垒共同限制了规模化生产商的涌现。公司通过十余年的持续技术攻坚、核心装备自主研发与前瞻性产能布局,并依托早期客户积累与示范效应,在行业爆发窗口期抢占先发优势,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千公里级量产商之一具有合理性。
产品高毛利率是否可持续?
上交所指出,根据申报材料,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49%、55.77%和60.52%,其中主要产品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毛利率分别为27.17%、57.86%和61.46%,2023年起大幅增长。上交所要求公司对比分析不同应用领域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毛利率、平均单价及单位成本情况、变动原因;毛利率与境内外市场有关参与者的比较情况及差异原因;结合定价策略、产能爬坡及生产规模、平均单价及单位成本变动、不同应用领域拓展及对应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公司产品的预计稳定毛利率水平,并就公司产品高毛利率是否可持续予以分析,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该公司回复称,整体而言,报告期内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生产与销售规模迅速增长,规模效应持续增强,单位成本快速下降,各应用领域的毛利率逐年稳步提升。公司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可直接应用于不同领域,各领域销售的带材仅性能、封装等指标或工艺有所区别,相同的处理工艺下,不同领域销售的带材制造成本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影响毛利率的主要是不同领域的客户对带材性能指标的要求不同造成的单价差异。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49%、55.77%、60.52%和70.87%,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主要受到产品性能、技术优势、行业特点、市场竞争、客户性质、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根据公司预测,2025年、2026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7.25%、64.87%(本次测算不构成盈利预测承诺),仍保持较高水平。
募投项目必要性和投资合理性存疑
上交所指出,根据申报材料,公司本次申报拟募集资金12亿元,均用于“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一期)”,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建筑工程、土地购置等;该项目需自建房产。报告期各期,公司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2.40%、81.15%和82.96%。上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取得募投项目用地的具体安排、进度、募投项目具体规划,并结合新增单位产能投入与公司原有产能的比较情况等说明有关支出规模的合理性,结合公司现有产能规模等说明募投项目必要性、投资规模合理性等。
该公司介绍称,母公司有两处厂区,分别为康威路厂区与康新公路厂区,均从事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经营活动。其中康威路厂区租赁所得,规划产能4,000km,项目整体处于在建状态,部分机器设备已投产,截至2024年底,年化产能接近2,000km,计划于2025年底2026年初全部投产;康新公路厂区自有自建(土地使用权已于2025年6月取得),规划两期项目,一期项目规划产能6,000km,二期项目规划产能9,000km,其中一期项目作为本次IPO的募投项目,于2025年6月底开始建设工作,计划于2027年释放部分产能,目前尚未发生支出计入在建工程。
该公司表示,广阔的市场空间及紧缺的供给状态,为公司产能扩张创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公司已制定了系统且可行的产能消化策略,涵盖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与产能管理等多个维度。基于强劲的市场增长预期、深厚的客户基础、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审慎的产能规划,新增产能出现过剩或闲置的风险较低。
客户有关收入是否真实、准确?
上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联创超导2024年期后消化进度慢于往年的原因、期后回款情况等,进一步说明公司对联创超导是否存在调整合同条款或其他刺激销售行为,有关收入确认政策及确认时间,有关收入确认是否真实、准确?
该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对联创超导销售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数量分别为5.12千米、49.36千米、372.60千米和22.24千米。2024年,在推进产品商业化落地的需求下,为保证生产和交付的有序推进,联创超导结合未来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下游需求进行提前预判,确定对公司带材的采购计划,并根据经营情况动态调整排产计划。2025年上半年,光伏等下游应用领域处于周期性底部,且联创超导与其主要终端客户盈谷股份合作模式发生变动,因此综合导致产品交付进度有所放缓。
截至回复出具日,联创超导2022年末及2023年末的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后同)已全部完成回款;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126.70万元,已陆续分批次回款2,000万元。由于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存在技术开发难度较高、产品推广周期较长的特点,联创超导存在一定的经营资金周转需求,因此综合导致其仍有部分回款尚未支付。根据联创超导出具的说明,联创超导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不存在可能导致无法回款的情形,并将尽快安排剩余回款的支付工作。
综上,联创超导2024年期后消化进度慢于往年具备合理背景,期后回款不存在重大风险,公司对联创超导不存在调整合同条款或其他刺激销售行为。报告期内,公司对联创超导的收入确认政策与其他境内客户一致,均以验收合格作为收入确认时点,有关收入确认真实、准确。
客户集中度较高会否构成不利影响?
上交所指出,根据申报材料,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74.24%、87.45%和81.93%;公司对部分主要客户的销售额大幅增长或存在波动。上交所要求该公司按各年销售规模分层列示公司客户分布情况、对应销售金额及占比;说明客户集中度的同行业比较情况,客户集中是否符合行业特点。
该公司解释称,公司客户集中度符合行业特性。该公司在回复中表示,作为我国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技术引领者,公司自研和制造了生产线,是国际上唯二已经批量年产千公里级(12mm)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商之一。依托先进的技术水平、优异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供应能力,公司与下游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内鲜有其他生产商与公司达到同等水平。公司的业务获取方式不影响独立性,公司具备独立面向市场获取业务的能力。
2025年1-6月,公司对中国科学院收入占比超过50%,构成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自2015年起开始合作,随着下游领域持续发展及公司生产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双方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合作稳定,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该公司称,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系下游应用领域集中度较高,具有合理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与主要客户中国科学院、南方电网、能量奇点和联创超导建立了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上述客户为中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内控体系健全,供应商管理严格,双方交易公开透明,价格公允,具有可持续性。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与联创超导存在关联关系,但业务获取方式不影响独立性,具备独立面向市场获取业务的能力。单一大客户依赖、客户集中度较高不会对公司构成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