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消息,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对,于18日宣布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列入清单,这一举动引发广泛关注。
在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复杂棋局中,欧盟近年来针对中国的一系列举措愈发引人瞩目。自2023年起,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车展开调查,其背后原因是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的迅猛增长。短短数年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从较低水平大幅跃升至25%,这一数据的变化让欧盟内部部分势力深感不安。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支持措施,使得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具备了强大的价格优势,进而对欧洲本土电动车产业构成威胁。
冯德莱恩和万斯(资料图)
基于此,2024年7月,欧盟率先推出临时关税,随后在10月正式通过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的决议,最高税率达到45%,再叠加原有的10%关税,中国电动车出口到欧盟面临着高达55%的关税壁垒。这一举措无疑给中国电动车产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围绕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这一议题,欧盟27个成员国进行了投票表决,结果呈现出明显的阵营分化。
在支持加征关税的阵营中,法国和意大利表现得尤为积极。法国的雷诺等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且在中国市场份额极为有限,因此法国期望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本国电动车产业,减少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意大利则希望借此机会为本土小车企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此外,波兰、荷兰等国也站在了支持阵营一边,他们更多地从维护欧洲整体产业竞争力以及就业等方面进行考量,认为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欧洲本土产业,避免就业岗位流失。
而在反对阵营中,德国的立场举足轻重。德国汽车产业作为欧盟制造业的核心,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从整车销售来看,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收获颇丰,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在关键零部件供应以及技术合作层面,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极高。一旦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中国势必采取反制措施,这将对德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和市场份额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引发德国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影响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因此,德国从自身产业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顶住巨大压力投下反对票。除德国外,匈牙利也坚决反对加征关税。中国在匈牙利的投资建厂,如比亚迪的电动车工厂,为匈牙利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匈牙利自然不愿因加征关税破坏与中国的良好合作关系。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等国同样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加入了反对阵营。
另外还有12个国家选择弃权,包括西班牙、瑞典等。这些国家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不想公然违背欧盟核心国家的意愿,以免在欧盟内部面临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担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会引发中国的反制,进而影响本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损害本国产业利益。这种弃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纠结与分歧。
冯德莱恩(资料图)
面对欧盟的不合理举措,中国迅速做出了回应。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行为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损害了中欧经贸合作关系。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首先,中国对白兰地开征临时反倾销保证金,最高税率达39%。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了法国的要害,因为法国是白兰地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市场对法国白兰地产业至关重要,约四分之一的法国白兰地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这一反制措施使得法国白兰地出口企业遭受重创,引发法国相关行业的强烈反应。
紧接着,中国启动了对欧盟猪肉和奶制品的反倾销调查。欧盟的猪肉和奶制品在中国市场拥有一定份额,中国的调查行动对欧盟相关产业形成了有力威慑,尤其是那些支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国家,其相关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中国车企也迅速调整投资策略。比亚迪加快了在匈牙利工厂的建设进度,上汽等企业则暂停了对支持加税国家的新厂投资计划,转而将投资重点向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友好国家倾斜,通过本地化生产来规避关税壁垒,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欧盟内部的矛盾。
从短期来看,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必然导致中国电动车出口价格上涨,欧洲消费者购买中国电动车的成本大幅增加。这不仅削弱了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也给欧洲消费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使得欧盟部分产品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相关企业的出口受到冲击,影响了欧盟的经济利益。
从长期趋势分析,欧盟的关税措施或许会促使中国车企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布局和本地化生产的步伐。除了在匈牙利等友好国家扩大投资建厂外,中国车企还可能将目光投向其他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拉美等地,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这也可能推动欧洲车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贸易保护措施。
汽车生产(资料图)
在国际形势方面,此次事件凸显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风险。欧盟的做法无疑是在效仿美国的贸易保护行径,美国早在2024年5月就将中国电动车关税提高到100%。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不仅会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秩序,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还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未来,中欧之间围绕电动车贸易的博弈仍将持续。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也在同步进行,有提议用最低限价替代关税的方案,但目前在具体细节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世贸组织已介入这一争端审理,这为解决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提供了一个多边平台。中欧双方都应认识到,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最佳选择。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共同推动全球电动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