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一纸公告,透露了其向立讯精密出售包括昆明闻讯、黄石智通、深圳公司、香港闻泰等多家子公司资产的最新进展。截至2025年11月10日,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已完成转移,仅印度土地尚需交易对方配合进行权属变更。
此刻距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这笔交易已有五个月,距立讯精密首次全面接手印度闻泰运营管理也已过去四个月。
但交易对方尚未支付股权交易尾款7000万元、印度资产交易尾款1.61亿元及昆明闻讯股权交易尾款7000万元,合计3.01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两大电子巨头在行业寒冬中战略转型的深刻博弈。

交易细节:资产交割基本完成,资金支付仍在路上
根据闻泰科技公告,公司此次向立讯精密方面转让的资产包括: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黄石智通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昆明智通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闻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香港闻泰100%股权,以及闻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无锡闻讯电子有限公司、印度闻泰的业务资产包。
截至11月10日,这笔重大资产出售已基本完成资产交割。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已完成转移,仅印度土地还需要交易对方配合进行资产权属变更。
其余标的资产均已完成所涉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不过,资产的转移并未带来资金的完全到位。公告显示,除股权交易尾款和印度资产交易尾款尚未支付外,公司已收到交易对方支付的其余交易价款。
这笔交易总价近44亿元,如今3.01亿元尾款未支付,约占交易总规模的0.7%。
战略转型:闻泰甩掉亏损包袱,立讯补齐ODM能力
回溯至2025年6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部分业务案,为这笔交易扫清了最后的主要监管障碍。
这笔交易背后,是两家上市公司在消费电子寒冬中的主动求变。
闻泰科技作为全球手机ODM市场三强之一,与华勤技术、龙旗科技共同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其产品集成业务陷入困境。
2023年该业务净亏损4.47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8.5亿元,毛利率仅2.5%。在业绩持续压力下,闻泰科技决定剥离持续亏损的ODM业务,将战略重心转向半导体赛道。
而立讯精密作为知名“果链”公司,2024年2241亿元的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总营收八成以上,其中来自大客户苹果的收入占比高达75.24%。
高度依赖苹果的风险,促使立讯精密寻求业务多元化。
通过此次收购,立讯精密可补足在安卓生态ODM系统集成领域的研发团队与制造资源,减少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
整合进程:印度资产成关键,跨国运营挑战显现
从交易时间线来看,印度资产的转移成为这笔交易的关键节点。
早在2025年7月2日,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就已由立讯精密全面接手运营管理。当时公告指出,部分资产已完成转移,但涉及不动产及部分受海关监管的设备类资产的权属转移手续尚在办理中。
三个月后的2025年8月12日,闻泰科技在进展补充公告中表示,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资产已完成转移,部分资产权属变更手续尚在办理过程中。
直到本次公告,印度土地权属变更工作仍在进行中,需要交易对方配合完成。
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并非孤例。立讯精密在收购Leoni AG的交易中也遇到了类似挑战。
在其2025年7月11日的公告中,Leoni AG下属印度子公司Wiring System (Pune) Private Limited因未能完成印度外国投资准入审批,暂不纳入本次交割范围。
行业变革:代工市场分化加剧,巨头重构业务版图
立讯精密与闻泰科技的这笔交易,反映了全球消费电子代工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果链”巨头立讯精密正通过收购快速构建多元化能力。除了收购闻泰科技的ODM业务,立讯精密还在2025年7月完成了对Leoni AG 50.1%股权及Leoni K 100%股权的收购。
这些举措是其向Tier 1供应商目标拓展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闻泰科技剥离亏损的ODM业务后,可回笼近44亿元资金,集中资源发展半导体业务。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状况,更可能重塑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消费电子代工市场三强鼎立的格局,正因这场交易而重新洗牌。
立讯精密需要闻泰科技的ODM能力来平衡其对苹果的过度依赖;闻泰科技则需要甩掉包袱,聚焦半导体核心业务。
印度土地权属变更拖延与3.01亿元尾款未支付的背后,是中国电子制造巨头在全球市场中的战略调整与现实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