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在工业电力系统中,局部放电(局放)是电气设备绝缘劣化的早期征兆,若未及时监测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停电事故。工业电力局放值实时监测传感器作为电力设备状态感知的关键装置,通过非侵入式技术实现局放信号的精准捕捉与实时分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从技术原理、功能特性、应用价值三方面展开论述。
技术原理方面,局放值监测传感器采用多物理场耦合检测技术。核心检测原理基于暂态地电压(TEV)效应——当设备内部发生局放时,会激发高频电磁脉冲,通过设备外壳或接地系统向外传播,在空间形成瞬态地电场。传感器通过高灵敏度电容耦合探头捕捉该电场信号,结合内置的信号调理电路完成滤波、放大及模数转换。同时,部分高端传感器集成超声波检测模块,通过压电晶体接收局放产生的机械振动波,实现电-声双模态协同监测,提升信号检测的完整性与定位精度。

功能特性聚焦实时性与智能化。传感器内置边缘计算芯片,可对原始信号进行初步特征提取,如脉冲幅值、频次、相位分布等,通过预设阈值实现初步预警。支持多通道同步采集,适应复杂电力设备多局放源同时监测的需求。设备采用工业级设计标准,具备高电磁兼容性,可在强干扰环境下稳定工作。安装方式灵活,支持磁吸、卡扣或螺栓固定,无需停电即可快速部署,降低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应用价值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提升设备健康管理水平。通过持续监测局放值变化,可早期识别绝缘缺陷,如气泡、杂质、表面污秽等,指导运维人员及时开展预防性维护,避免非计划停机。其二,优化电力调度策略。结合局放数据与负荷曲线分析,可评估设备承载能力,为负荷分配、检修计划制定提供依据。其三,降低综合运维成本。相较于传统定期检修模式,实时监测可减少人工巡检频次,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同时避免因故障扩大导致的维修费用增加。

实施路径强调系统化部署。前期需开展设备绝缘状态评估,明确监测重点区域与传感器布点方案。中期完成传感器安装与系统联调,通过实验室标定与现场校准确保测量精度。后期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局放数据可视化展示、历史趋势分析及异常事件追溯,形成“监测-分析-决策”闭环管理体系。
工业电力局放值实时监测传感器以非侵入、高精度、智能化的技术特点,构建起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的实时感知网络。其应用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更推动了工业电力运维模式向预测性维护转型,为工业生产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工业领域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