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重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正式落地,涉及多区的各项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衔接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市民通过平台线上办理业务。
11月14日,继重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一周后,记者走进重庆北碚,探访市民的“变”与“不变”,看北碚如何在区划整合过程中,卫生健康、教育、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政策无缝衔接、服务持续优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政务
服务“不断档” 群众办事更便捷
区划调整后,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等正式划入北碚区。为最大程度保障群众权益,确保生产生活安定有序,北碚区成立工作专班,从医保、社保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深入基层,提供业务咨询、帮办导办等服务。

办理现场。
“办事还是一样方便,这下心头踏实了。”最近几日,大盛镇便民服务中心内井然有序,业务办理一如往常。天险洞村村民袁世梅一早前来办理食品加工许可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几分钟就完成了资料提交。记者了解到,各便民服务中心还增设“云窗”远程办理设备,实现多项过去需要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原地办理、服务延续”,确保政务服务高效顺畅。
“我们现在属于北碚区,但服务内容和以前一样,以后还会更丰富。”在统景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一位老人通过线下办理业务。在他们身后,前来办事的群众在各服务窗口前有序排队,整个大厅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
医疗
卫生服务“随人走” 服务体系再优化
除了政务服务不断档,北碚区也针对医疗等民生需求,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在卫生健康领域,北碚区推出多项措施,确保群众看病就医不受影响。居民可延续原有就医习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人走”,急重症患者转诊设有“绿色通道”。

市民就医。
接下来,北碚区将依托“三甲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体系,由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中医院)牵头,通过“区聘镇用”推动人才、设备、技术下沉。此外,北碚区将重点在江东片区及新划入5镇培育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构建“区级——次中心——基层”三级协同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其常见病诊疗、急诊急救和区域辐射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北碚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新划入5镇卫生院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确保区划调整后医疗服务持续优化。
教育
适时优化校点布局,推动跨区域“教共体”

北碚相关教育活动现场。
在教育领域,北碚区将系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十五五”教育规划,适时优化校点布局,推动跨区域“教共体”建设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引进优质资源,激发办学活力。
不仅如此,北碚区还将严格教学管理,打造品质课堂,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强化科学教育、体育艺术等特色建设,推动各学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投入与项目建设,健全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加强“成渝经济圈”教育合作,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交通
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进一步畅通新划入5镇路网通道

市民乘车。
在交通领域方面,北碚区坚持便民线路与骨干路网同步推进,不断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11月10日起,北碚区试运行两江新区双凤桥枢纽站到北碚城南公交枢纽站的公交线路,为统景、茨竹等五镇群众到北碚行政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事宜提供便利。也就是说,统景、茨竹等地群众想去北碚城区办事,可搭乘既有公交线路前往双凤桥枢纽站后,再换乘前往北碚城南公交枢纽站。

北碚区航拍图。
在推进便民举措的同时,北碚区将交通建设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建设方面,北碚区正加快推进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建设,其中西渝高铁北碚南站是京昆通道在重庆主城区唯一新设站点,通车后北碚至西安仅需3小时。公路建设方面,北碚区将构建东部片区“一横三纵”高速路网,合北长高速公路已纳入国家高速路网,拟设金刀峡、茨竹、大湾、大盛4个落地互通。国省干线建设方面,北碚区将提质改造G210、G351等路段,进一步畅通新划入5镇路网通道。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通讯员 陈李娟 李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