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董翔
通讯员 单维亮 张健伟
一根手指大小的压力传感器,能做出多大名堂?
日前,位于南京滨江开发区的沃天科技传出最新数据,企业上半年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19.3%。去年,400万只压力传感器从这里走出,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聚焦、专注、不分心,全力解决好客户问题。”企业创始人、总经理高峰坦言成功的秘诀只有两点。
沃天科技诞生在20年前。彼时,市场经济春风正盛,外企进入中国后,大规模招揽本地优秀人才。以高峰所在的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四所为例,外企直接派人事专员住进所里的招待所,给出高薪、房子等丰厚待遇,渐渐地,微电子设计事业部的一些人跳槽去了上海。
仪器仪表事业部的高峰和赵建立,没碰到合适的机会,却由此计划走上另一条路——创业。2005年,手握60万元的全部家产,二人在南京注册成立公司,招了十来个工人,继续从事老本行,研发生产各种型号的压力传感器。
回想刚创业几个月,高峰形容“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设备进场时,为了节省吊机费用,他们抬起几百斤的烘箱往楼上搬。没有贴片机等自动化设备,诸多工序靠人力和笨办法。这导致初代产品工艺不尽如人意。一次展会上,他们刚要兴冲冲地向客户介绍,一拿起产品,里面的线束掉了出来。
当时的国内制造业尚未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他们仍有机会凭借价格优势生存。第一笔9万元的订单,一度让濒临破产的沃天科技“活了过来”,逐步走上正轨。
但这条赛道并不容易。压力传感器,被称为工业自动化的“神经末梢”,用来感应压力、流量、液位等关键指标的细微波动,并将这一物理变化转化为电子信号,从而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
一个不到10厘米长的压力变送器,就由螺纹进压头、传感器芯体、电路板、连接管、电气接头等10余个零部件组成。MEMS(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前沿方向,其中又以单晶硅压力传感器为最。
简单来说,它是将单晶硅半导体材料以晶圆工艺制成芯片,用于传感器,融合了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精密制造业领域,曾长期被国外的老牌企业牢牢掌握话语权。
国内制造业也正悄然升级,下游客户对零部件的需求优先级重新排列,“便宜”不再是抢占市场的杀手锏,国产厂商需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好用”。2015年,沃天科技决定“硬碰硬”,启动单晶硅压力传感器的技术攻关。那一年,该器件的国际最高精度等级为0.075%FS,而国内仅能做到0.2%FS。
4年后,沃天的首款单晶硅产品进入市场。他们主推的单晶硅压力传感器PC90D,测量精度达到0.05%。凭借70多人研发团队建立的技术优势,企业先后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制定4项压力传感器国家标准,获评工信部“传感器应用计划示范企业”。
把精度做到最高,把应用做到最广。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六维力传感器成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中国车企不断探索智驾极限。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现代化的中国工业,对这一传统器件提出更高要求。嗅到这一机遇的沃天科技,在近3年里陆续成立多家子公司,分别专注研发生产测力传感器、汽车压力传感器等多个领域。
但要在国内市场拼出一席之地,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围绕压力传感器,沃天科技研发了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公司3年前推出物联网压力变送器产品用于智慧消防、智慧水务和智慧燃气,沃天和华润子公司合作研发了用于燃气管道监测的物联网压力产品。“过去是跑展会推销产品,现在是跑客户优化服务。”高峰告诉记者,在沃天,客户永远排第一,员工排第二,股东只列第三。
目前,沃天在南京、鞍山建有两处共2.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日产传感器、变送器1万多只。“现在国内市场每7个传感器,就有一个出自我们。这放在20年前,哪敢想。”高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