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援引大陆军事杂志《兵工科技》的一篇文章,称在9月3日阅兵展出的这套电子战系统,最近在南海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说,这套电子战系统在实际作战情境中发现有侦察机前来南海侦查,系统会产生高度真实的虚拟雷达信号,诱导侦察机离开原先的航线去追踪这个假信号。结果这架侦察机什么也没发现,盘旋了一圈后就返回了。
不过报道对具体时间、地点和侦察机国籍等细节描述得很模糊,只是说明这套系统在九三阅兵时曾亮相,尚未全面普及,只有在几个关键地点部署。
报道还片面地夸大了该电子干扰系统的覆盖能力,称单套系统的效力相当于过去的50套设备,覆盖半径可达到300公里。在工作状态下,它还能模拟航母和其他舰船的雷达回波,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此外,该系统在侦察与压制方面也被描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够在数秒内完成信号侦测与干扰指令的执行。在获取到有用信号后,它还可以自主识别对手装备的电磁特征,并主动投射虚假的战场信息,从而误导对手做出错误判断。读到这里,确实让人感受到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总能带来新的惊喜。
回望中国电子战的发展历程,虽然早在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相关研究,海湾战争中也有实际应用并取得成效,但中国起步较晚、曾一度不被重视。1994年的华南空情异常事件让人们认识到电子战的重要性,科学家们因此潜心研究,从模仿引进到自主研发和创新,呕心沥血地坚持了几十年。如今,虽然不能说已经全面超越美国,但已经达到旗鼓相当的水平。
这也为九三阅兵式上主持人提到的“东风C5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说法,增添了一份自信,也让中国在中美博弈与贸易摩擦中显现出底气。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付出。愿祖国日益强大,前景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