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现场,深圳蓝动精密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创始人孙彬轩正从容接待着往来客户,细致解答技术问题。
时间拨回2023年。这位帝国理工毕业的博士,拉起一支拥有海外顶尖院校背景的“学霸团队”,毅然投身“中国芯”的制造征程。他们在出租屋中起步,搭建起试验线,启动了攻坚半导体核心零部件的研发项目。
不到三年,蓝动精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成功研制出性能对标国际水准的产品,陆续进入多家国内半导体头部晶圆厂及设备厂的供应链,并在先进制程生产线上首次实现批量应用。这家年轻的企业,正迅速成长为“芯”产业中一股引人注目的国产新力量。
为“中国芯”,造“国产肺”
芯片制造是涵盖上千道工艺的精密工程,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核心环节依赖气体进行高精度的化学反应,控制精度需达千分之一量级。一旦出现细微偏差,整片晶圆便可能报废。因此,稳定而精准的气体控制,是影响芯片制造良率的关键。
蓝动精密的核心产品——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晶圆背气压力控制器(UPC)等气体传输核心部件,正是为此而生。
“将芯片生产线比作人体,我们所打造的,就是其中控制气体流动的‘呼吸系统’。”孙彬轩形象地比喻道,“质量流量控制器必须像人体的肺一样,精确调控每一次‘呼吸’的气体浓度与流速。”
然而,这类关乎芯片制造“呼吸质量”的关键零部件,长期面临国产化率不足1%的困境。实现国产化的最大挑战,在于从基础材料到核心工艺的全链条技术空白。
面对重重困难,蓝动精密选择了一条“没有上游,就创造上游”的硬核研发路径。
以关键部件金属阀片为例,为实现半导体级别所要求的“镜面级”光滑度,团队主动跨界,与光学企业深度合作,投入数百万元联合研发精密研磨工艺,最终突破了这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技术瓶颈。类似这样的跨领域协同攻关,蓝动精密已完成数十项,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突破的起点,是从出租屋里“手搓”出的第一台样机。
学霸们的“出租屋创业”
有人说,硅谷的传奇诞生于车库——上世纪,惠普、苹果等一批科技先驱从自家车库起步,开创了“车库创业”的模式。
而在深圳宝安,蓝动精密的创业故事,则以一种更具本土特色的方式展开:“出租屋创业”。
公司最早的注册地是一栋普通居民楼。孙彬轩与他的“学霸团队”——来自帝国理工、牛津、清华等世界顶尖高校的博士们——就是在这里,“手搓”出了第一台热式质量流量控制器样机。
“我们右边房间是实验室,左边是上下铺,推开窗,隔壁晾着的衣服就在眼前晃。”孙彬轩笑着回忆。在这样略显局促的环境中诞生的样机,性能却达到了国际一线厂商的旗舰水准,并陆续通过国内多家客户的严格验证。
吸引这些顶尖人才从顶尖大厂走出来的,并非优渥的薪资,而是投身芯片国产化产业大潮的理想。创业初期,孙彬轩四处物色志同道合的“战友”,前后与七八十人深入沟通,最终仅有数人选择加入。
“说服他们的不是短期的财富,而是一种‘别人不让做的,我们偏要做好’的信念,”孙彬轩坦言。团队中,有人放弃了数百万元年薪的金融职位,有人离开了国际半导体巨头的高管岗位。“大家的想法很纯粹,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自豪地说:我们为中国制造业,解决了真问题。”
正是这份近乎理想主义的坚持,让这支“学霸团队”在充满烟火气的出租屋里,埋下了蓝动精密的第一颗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已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1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及软件著作权2项。
从宝安响起的新“芯”声
选择投身芯片制造国产化,源于一份突破技术封锁的理想;选择落地深圳,是看中这座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而选择宝安,是因为宝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供应链资源。
没想到,这个看似偶然的选择,却为蓝动精密打开了一连串发展机遇的大门。
2024年,蓝动精密在第十一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决赛中,凭借首个“热式质量流量控制器”项目获得第二名。经宝安区推荐,该项目一路晋级,从全国3万家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50强,并夺得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全国第三名。
这一系列权威赛事的亮眼成绩,成为蓝动精密技术实力最有力的“背书”,迅速吸引了产业界与投资界的关注。
2025年初,蓝动精密完成由国投创业领投的A轮融资,规模达8000万元。这笔“国家队”资本的注入,不仅是对其产品性能和团队能力的高度认可,更带来了远超资金本身的价值。“半导体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国家队’的入场,极大增强了客户的合作信心。”孙彬轩深有感触地说。
宝安区对蓝动精密的支持,远不止“慧眼识珠”赛事推荐,还主动“扶上马、送一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产业空间支持:位于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内、近7000平方米的制造中心即将投产。
在孙彬轩看来,宝安半导体产业高度聚集,还为蓝动精密这样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带来了独特优势:“供应商过条马路就能交流,研发迭代速度比别处快得多。这里既有制造业的扎实根基,又有创新所需的开放氛围,是硬科技创业的理想土壤。”
如今,蓝动精密研发的芯片“呼吸系统”,已在国内多条芯片先进制程产线中平稳运行,共同迎接强劲跳动的“中国芯”。
撰文: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