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荷兰已经够“坏”的了,没想到,螳螂捕蝉,麻雀在后,这事还没完!

都知道,荷兰硬“抢”安世半导体,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尤其欧洲汽车巨头们的施压,让荷兰手忙脚乱,不得不主动向中方寻求解决方案。但事已至此,荷兰还拒不道歉,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事就没法继续谈了。

然而就在全球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和荷兰身上时,没想到英国在后,也盯上了这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在曼彻斯特的工厂,欧洲故技重施,这家中企究竟有什么魔力,会让这些欧洲巨头都趋之若鹜,都想占之用之?

虽然有些人对安世半导体并不熟悉,但实话实说,这家半导体企业并不是无名小卒,尤其在欧洲汽车芯片领域,它具有难替代的领先地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美国、荷兰以及英国都对它虎视眈眈。
话说位于曼特斯特的这家安世半导体工厂,每年可以创造约18亿的产值,相当于安世半导体年营收的12%,而它主要是负责晶圆制造。也就是说,在这家工厂制造完成的车规级芯片,就会运回到中国东莞工厂进行后端的测试以及封装。

在荷兰硬“抢”安世之后,中国方面就立刻将安世转换到了本地模式,这就是基于东莞这家工厂掌握着安世约70%产能的底气。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想要把曼彻斯特的工厂占为己有,很大程度上是想要掌控中国的芯片供应链。
虽然英国没有像荷兰一样,用“安全”理由硬“抢”,而是想要走更加缓和的路线——收购,但最终的目的也是一样的。因为英国的收购只是变了一种方式打压,最后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来完成这笔买卖。

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早在2021年英国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主角也是安世。当时安世为了在欧洲市场扩张,就用高价买下了位于英国纽波特的一家半导体工厂。这笔买卖之所以会获得英国的允许,就是因为这家老旧的厂房根本不被看好。
但没想到的,在安世的一番操作之下,这家工厂竟然快速投产,做得有声有色,这也让英国彻底坐不住了。最终在一系列的动作之下强制介入,逼得安世只能把这家工厂转让给了Vishay公司。

有了历史教训,现在就能明白,英国此时的出手,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筹谋已久的计划。整个西方都是一样的,只要觉得谁有威胁,只要哪家中企有崛起之势头不,就要出手制止或打压。
英国坏就坏在,表面上是收购,合理合法,但实际上,就算工厂被卖了,钱会不会到中国企业的手里,多久能到,都是未知数。荷兰硬“抢”,英国是暗“抢”,似乎后者更可怕!

看清楚这些欧洲巨头的真面目后,中国科技企业也需要抛弃幻想了,别把别人想得太好了,尤其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更要有危机意识,鼓励出海,但加强和巩固国内产业链,加速国产替代,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