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张君
来源|贝多财经
6月30日,芯迈半导体技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芯迈半导体”或“芯迈股份”)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据招股书介绍,芯迈半导体于2019年成立,总部位于杭州,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芯迈半导体成立于2019年9月,前称为杭州芯迈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任远程。
2025年6月,芯迈半导体进行了一系列工商变更,包括更名、增资等。其中,企业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同时,注册资本由2707.9992万元增至5000万元。
目前,任远程为芯迈半导体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即董事长)、总经理,Huh Youm为副主席(副董事长)、执行董事、SMI行政总裁,苏慧伦为行政事务执行副总裁兼联席公司秘书。
成立至今,芯迈半导体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海邦投资、高瓴、HSG GVI Fund、君联资本、海风投资、小米基金、宁德时代、国家基金二期、深创投等。其中,高瓴对芯迈半导体的持股比例约88.51%。
据贝多财经了解,小米基金、宁德时代等于2020年9月参与了芯迈半导体的21亿元A轮融资,投前估值约50亿元。同年11月,芯迈半导体进行了一轮增资,对价约14.28亿元,引入芯盛微、华芯科瑞、华登产业和Cosmic Warrior作为股东。
2022年5月,芯迈半导体再度进行了一轮增资,交易对价合计为12亿元,投前估值108亿元。同年7月,该公司引入深创投等作为新的投资人,交易对价合计为2.7亿元,投前估值140亿元。
紧接着的2022年8月,芯迈半导体获得11.3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项恒投资、海邦睿柏、华芯云迈、嘉兴泰芯、田野芯选等,投前估值200亿元。而2023年5月,田野芯选将所持0.47%股权悉数转让给了宜宾绿能,作价1亿元。
转让完成后,田野芯选不再是芯迈半导体的股东,实现平价进出。同期,项恒投资、向精确芯阳、宁波海邦分别转让芯迈半导体0.24%、0.09%,交易对价分别约为4980万元、1990万元,但仍是该公司的股东。
本次上市前,任远程、苏慧伦通过杭州模芯、智富、智益分别控制芯迈半导体6.44%、4.54%和2.31%的表决权,合计约13.92%,Huh Youm持股2.22%,独立第三方Chen Wei通过瓦森纳持股11.08%。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芯迈半导体的营收分别约为人民币16.88亿元、16.40亿元和15.74亿元,毛利分别约为6.32亿元、5.48亿元和4.63亿元,净亏损分别约为1.72亿元、5.06亿元和6.97亿元。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芯迈半导体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2.38亿元、7692.3万元和-5333.4万元。从这个角度来看,芯迈半导体曾连续盈利,但净利润规模有所下降,并在2024年由盈转亏。
深究可知,芯迈半导体的营收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其中2023年、2024年的营收分别同比减少2.9%、4.0%。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37.4%减少至2023年的33.4%以及2024年的29.4%。
对于2023年营收下降,芯迈半导体归因于电源管理IC产品收入的减少。具体而言,该公司电源管理IC产品收入由2022年的16.55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5.97亿元,原因是下游消费需求的疲软以及该公司海外客户在消费电子市场面临的全行业逆风。
2024年,芯迈半导体的电源管理IC产品收入进一步下降至14.28亿元,主要原因包括:(i)海外客户面临下游客户需求疲软以及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行业逆风;及(ii)公司在2024年对产品组合进行了迭代,并减少了部分过时产品的销售。
不过,芯迈半导体来自功率器件产品的收入从2023年的约3880万元大幅增至2024年的1.46亿元,主要得益于客户采用率提升、认证周期缩短以及该公司产能爬坡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