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多次请求中国放宽稀土的出口管制,而中国最终稍微放松了这一政策,导致对美稀土磁体的出口量激增近七倍,从而使得这一关键矿产的供应得以强劲恢复。这究竟是出于妥协,还是背后暗藏算计?
据观察者网的报道称,多家国际媒体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稀土磁体出口情况。路透社引用中国海关总署在7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量较5月增加了660%。总体看来,中国的稀土出口呈现出加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伴随审批速度的提升,迅速恢复了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在6月向全球出口了3188吨稀土,较5月上升了157.5%,然而这其中仅有353吨流向美国,5月的数字更是只有不到50吨。
外媒分析认为,6月份不少企业重新获得了出口许可,预计7月份的出口量将迎来新一轮上涨。那么,稀土的出口真的会全面回暖吗?倘若对比今年与去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尽管有短暂的反弹,出口量仍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24年,中国稀土类产品的全年出口量将超过五万五千吨,平均每月在4500到5000吨之间。然而,受到美国关税战影响之后,今年中国的月度出口量甚至未能达到去年的一半,难怪欧盟、美国及印度等国家都急于催促出口。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稀土出口放松是有其核心原则的,即进行选择性放宽。中国对稀土的管控并不单纯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基于对美国贸易霸权进行反制的背景,当前的放松更倾向于进行“筛选式”的布局,以实现更高效的目标。
在民用领域,政府加快了出口审批的速度,以确保不影响各国的正常生产活动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流通。然而,在军工领域,尤其是针对美国军用飞机和舰船的出口则会受到严格限制。毕竟军事力量是美国实现霸权的重要一环,若想有效反击,就必须精准削弱其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对走私出口的打击力度也在增强。此前有外媒披露,美国通过墨西哥和泰国等第三方国家粗加工稀土,试图以工艺品的形式绕过中国的控制,并大量偷运至美国。然而,近期中方已加强执法,封堵了这些走私渠道,并成功处理了一批非法出口案件,抓获了一些嫌疑人,从而严防控制物资被非法用于军事用途。
因此,中国的稀土管控策略变得愈加精准,对民用领域的放宽恰好能确保美国民用产品的生产,而多余部分则严防流向未获许可的美国企业。这使得中国能够灵活地对美国进行反制,让美国在稀土供应上仍需继续依赖中国,寻求更多的合作。
尽管美国正在积极部署自己的稀土开发计划,但在短短数年内,实现完全去中国化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国不得不低头,试图讨好中方。最近,美国也开始放松多项管制措施,比如提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出口、将EDA软件出售给中国,甚至解除对H20芯片的禁令。
然而,这些让步显然并非出于自愿。在解禁H20芯片时,美方财经部长在采访中表示,这是因为中国也具备生产同等效能芯片的能力,如果不放松禁令,则会失去中国市场,希望能促使中国对美国芯片技术形成依赖。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竞争仍然远未结束。
未来,中国依然需要将稀土视为必须严控的核心资源。这不仅要求对稀土的出口进行全程监控,还需对提炼技术进行更严格的管控。中国能够生产全球90%的稀土,背后不仅依靠丰富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其在提炼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只有紧紧掌握这一核心技术,中国才能在全球供应链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