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工贸部准备收紧集成电路国产认定程序标准,强制将其纳入生产流程本地化的要求。该部门已向行业参与者发送随附第719号政府令修正案相关信函。根据修正案,只有在俄罗斯境内设计并生产(包括封装、测试及后续升级)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俄罗斯产品。
生产全流程须在俄境内
根据俄工贸部副部长瓦西里·什帕克签署的信函,原产地认定为俄罗斯的产品,从设计到最终组装的所有阶段必须都在俄罗斯境内公司完成。这一方法应成为构建国家技术主权的基础。
目前,根据现行标准,将集成电路认定为“俄罗斯产品”,只需在俄罗斯设计并将其权利登记到俄罗斯法人名下即可。在外部压力和获取外国技术受限情况下,俄工贸部认为必须加深生产流程的本地化程度。新规拟实施评估本地化程度积分体系:本地化程度最高(一级)的产品需获得100分;二级为55分,三级为36分。2030年起将强制使用国产光刻胶;2035年起强制使用国产光掩模。此外,2031年起,制造商必须使用国产外壳、框架、基板和封装材料。此外,芯片设计必须使用俄罗斯软件。
当前产能不足
俄行业参与者总体上支持这一举措,但认为俄国内缺少必要产能。计算设备制造商Promobit公司经理科波索夫说,每款处理器需要至少两年时间和约50亿卢布(约合4.6亿元人民币)投资,才能将生产链从国外转移到国内。这与从零开始研发新芯片架构成本相当。科波索夫说:“没有现代化工厂和基础设施,如此规模地进行本地化生产将非常困难。”
同时,已有俄国内生产线的公司支持这一举措。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商GS集团政府关系总监多布罗霍托夫说,修正案将允许企业通过设计产品获得积分,使用俄产零部件和在俄国内生产也能得分。GS集团已在自己工厂开展芯片封装项目。俄业内专家认为,新规对处理器设计商Baikal、Elbrus和Module的影响最为明显,其芯片目前在国外生产。要符合新要求,必须将部分或全部生产链转移回俄罗斯。科波索夫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很可能会被认定为二级或三级“俄罗斯产品”,新标准主要面向可在中短期内实现俄产的简单芯片。
俄工贸部在草案中强调,拟议修改已与主要市场参与者讨论过,包括贝加尔电子公司、Aquarius集团、Micron公司和Module公司。据《俄罗斯报》报道,这些公司的代表参与了文件的起草咨询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开发商不予置评。贝加尔电子公司和MCST(生产“厄尔布鲁士”芯片的机构)对询问未作回应。Elvis公司和Module公司也未对俄工贸部举措发表评论。
需要吸引私人投资
2024年,俄罗斯政府计划为微电子行业提供约2100亿卢布资金,用于开发新架构、培训专家和建立生产线。其中最大项目之一是开发“贝加尔-L”和“贝加尔-S2”处理器。前者基于ARMv9架构,采用12纳米工艺;后者采用6纳米工艺。该项目2021年启动,预算为94.4亿卢布,首批产品预计将于今年面世。
市场参与者认为,在国家支持、专项补贴和税收激励条件下,业内有能力在俄国内建立完整生产链。然而,若不吸引私人投资并解决产能问题,这一任务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尽管如此,在地缘政治动荡和国际局势压力下,追求技术主权仍是俄优先事项,将集成电路处理器的生产深度本地化是关键之一。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