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崔 昊
“我们有幸处在一个科技浪潮的节点,必须要承担产业变革的责任,这次融资就是一次‘加速度’。”近日,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智光电”)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该公司副总经理潘涛表示,融资如同一个全新的倒逼机制,他们将拿出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
南智光电成立于2018年,由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与南京江北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是江苏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建设单位。公司核心技术围绕“薄膜铌酸锂+X”异质集成平台展开,已经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具备从微纳结构设计到晶圆流片的完整能力。其自主研发的OptoChat AI光子专用大模型集成30万条专利数据,可优化芯片设计流程,将研发效率提升40%以上。
“我们过去的产线更像是一张‘打样台’,以小批量、定制化的开发为主。而此次获得融资后,我们将扩大光子芯片产线的工艺覆盖能力,通俗来说就是打造一条具备更强标准化制造能力的‘微型生产线’。”潘涛说,在硬件配置上,将引入一批高精度、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核心工艺设备,覆盖从光子结构加工、薄膜沉积到多参数检测的关键环节。
不同于其他的研发机构,南智光电还是一家聚焦“下一代光子基础设施”的产业平台型公司,强调通过“平台服务+标准产品+孵化投资”三位一体模式,打通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链条。
“我们强调产业平台溢出效应,就是想要把自身打造成为连接前沿科技与产业场景的‘中试引擎’,汇聚更多同类型经营主体和创新要素,共同加快在光子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潘涛表示,此轮融资他们还将提升从设计验证到中试小批量流片的效率与稳定性。“这意味着,未来客户不仅可以验证技术可行性,更能获得具备一致性和批量复制能力的产品版本。”
截至目前,南智光电已累计服务400余家产业及科研客户,已吸引40余家光电领域高科技企业入驻,支撑20余个高校院所创新团队。
在算力即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光子芯片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未来十年产业升级的主动权。从2018年南京江北新区的一间实验室,到如今国内光子芯片领域的新星,南智光电的崛起正是中国光电技术“换道超车”的缩影。潘涛说,未来3年是一个重要发展期,公司将着力把“AI+光子”做出真实用例,让客户切实感受到它的价值,同时把“平台型公司”的能力做扎实,让南智光电成为产业生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