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一备恒电位仪安装使用说明
一、安装前准备
1. 设备选型
1. 根据管道材质、土壤电阻率、环境腐蚀性等因素,选择输出电流和电压匹配的恒电位仪(如50A/50V智能型,一用一备配置)。
2. 检查设备外观无损坏,部件连接紧密,无松动现象。
2. 工具与材料准备
1. 工具:万用表、螺丝刀、扳手、绝缘手套、防爆设备(如油气站需Ex d IIB T3型)。
2. 材料:铜芯电缆(截面积≥10mm²,阳极电缆需镀锡)、参比电极(硫酸铜或锌参比电极)、辅助阳极(高硅铸铁或MMO阳极)。
3. 环境要求
1. 通风与散热:安装位置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或雨水直淋,远离高频设备(如变频器),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间距≥0.5m。
2. 防爆要求:在易燃易爆场所(如油气站)必须使用防爆型设备,禁止产生火花。
3. 温度与湿度:工作温度范围为-20℃~50℃,湿度≤95%(无凝露)。
4. 安装倾斜角度:≤5°,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4. 接地系统
1. 恒电位仪接地电阻≤4Ω,独立接地体与阳极地床间距≥20m,避免电位干扰。
2. 设备机壳需良好接地,接地电阻≤4Ω,确保安全。
二、安装步骤
1. 设备固定
1. 将恒电位仪安装在主控室或仪表间内,便于操作和维护。对于船舶,应安装在机舱内的主控室或其附近,并牢固固定在船体水平面上。
2. 使用合适的支架或螺栓将设备固定在预定位置,确保设备稳固,不易晃动。
2. 电缆连接
1. 阳极连接:将阳极电缆接至恒电位仪“+”端子,确保阳极地床接地电阻≤1Ω,与被保护管道距离≥50m(避免屏蔽效应)。
2. 阴极连接:被保护管道接至“-”端子,确保接触良好,无短路或断路现象。
3. 参比电极连接:置于管道附近电解质稳定土壤层(5~10m内),实时监测电位并反馈至控制单元。参比电极电缆使用屏蔽电缆(如RVVP 2×1.5mm²)以减少干扰。
4. 极性警示:严禁阳极接反(误接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保护失效),接线端子需标注“+”“-”标识。
5. 初始测量:通电前测量管道自然电位(约-0.60V CSE)和阳极地床电位(+0.20V~+0.30V CSE)。
3. 电源接入
1. 确认交流电源在允许范围内(通常为AC220V±10%、50Hz±5%),配置独立断路器或熔断器保护。
2. 使用万用表检查接线柱是否正确,确保无短路或断路现象。经试通电后,确认设备运行正常,方可将电缆接头封装。
三、调试与运行
1. 手动调试
1. 将面板上“手动”、“自动”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尽头,再将电源开关合上,此时电源指示灯点亮。
2. 将“手动/自动”开关扳至“手动”位置,缓慢调节输出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测量参比电极对零位电位值,确定输出电压大小。
2. 自动调试
1. 将开关扳至“自动”位置,顺时针旋动“自动”电位器,给定电位表逐渐增大,输出电压和参比电位随之增加。
2. 根据用户需要的参比电位(如Cu/CuSO₄电极,-0.95V至-1.30V之间),确定给定电位大小。
3. 限流调节
1. 调节稳压电源面板上限流电位器至所需稳流值(仅在输出电流进入限流时起作用)。
4. 同步校准
1. 主备机定期交换数据,切换时电位波动≤5mV,防止保护中断导致金属腐蚀加速。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定期维护
1. 备用设备需定期切换运行,避免长期闲置导致性能下降。备用设备与主设备参数设置一致,便于快速切换。
2. 定期检测阳极接地电阻、参比电位漂移量(≤±10mV/年),每2年检查阳极地床填料沉降情况,补充焦炭至设计高度。
2. 参数监控
1. 实时显示输出电流、电压、保护电位等参数,误差范围:恒电流控制精度≤±1%,恒电位精度±5mV。
2. 每班次记录参数变化,绘制电位-时间曲线,分析保护效果稳定性。
3. 每季度使用便携式参比电极沿管道全程测量通电电位,验证保护覆盖率≥95%。每年进行一次断电电位测量,确认被保护结构自然电位在-0.6V~-1.1V之间,排除干扰影响。
3. 安全操作
1. 断电操作:安装、调试或维护时必须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2. 个人防护:佩戴绝缘手套、安全鞋,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件。
3. 防爆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如油气储罐区)使用防爆型恒电位仪,电缆接头做防爆处理。
4. 应急处理:配备绝缘棒、灭火器等应急工具,制定触电、火灾等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