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执政资源。如何让这份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成武县将研究论证与机构编制效益评估深度融合,通过“嵌入式”一线评估,为部门机构进行精准“体检”,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从“管得住”向“管得好、用得好”高质量发展。
成武县司法局行政复议和应诉股,曾一度面临“案多人少”的困境。随着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激增、案件类型日益复杂,原有的一名工作人员已难以应对。
成武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胜战:“通过实地评估,对我们的机构设置进行了优化,根据部门需要,将行政复议和应诉股,分设为行政复议股和行政应诉股,充实了工作人员四名,强化了工作力量。各股室职责更加清晰,编制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极大的促进了我局各项职能的高效运行。”
这一精准的“对症下药”,得益于成武县推行的机构编制效益评估机制。2022年6月,成武县委编办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县直各部门单位,通过评估小组成员驻点,与单位工作人员一同办公、一同研判,实地开展“嵌入式”评估。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二级主任科员王秀梅:“县委编办评估小组人员跟班评估,与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办公,在不耽误我们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详细了解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职责分工,岗位设置和每名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对我们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机构编制健康体检。”
评估不是“走过场”。评估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阅材料等方式,全面掌握每个部门、每个股室的职责履行、编制使用和人员效益发挥情况,并绘制“民意调查清单”、制定“评估问题清单”、追踪“整改进度清单”。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还注重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相结合,强化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精准、科学、规范。目前,成武县已完成对全县25个部门及84个所属事业单位的评估,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动态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成武县机构编制效益评估中心主任张世俭:“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是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嵌入式’评估,一线办公,可系统梳理出职能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运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根据评估情况,结合部门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机构编制职能,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记者:张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