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的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需要,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单宁含量降至1.37%。
文|刘亚杰
编辑|管东生
天时成画卷,大地作琴台,汗水为音符,天地人共同谱写出红缨子高粱大丰收的协奏曲。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一粒红粮是茅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一粒种子作为纽带,凝聚政府、企业、农户等相关方力量,一起守护这粒种子的全生命周期,一起努力为消费者、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截至目前,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
为何红缨子高粱有这么大的能量?为何粮农如此坚定帮助茅台不断强化这枚“质量芯片”?为何田间地头——茅台“第一生产车间”能够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
至关重要的丰收
“作为茅台员工,我们比种植高粱的农户更希望看到丰收。”看着舞台上受表彰的农户,满脸洋溢着道不尽的欢快喜悦,一位茅台的工作人员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正是“相互成就”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红缨子高粱“八高一低一适中”特性,正是酿造茅台酒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八高”是淀粉含量高、酚类物质含量高、油脂含量相对高、支链淀粉占比高、结晶度高、糊化温度高、热焓值高、长支链占比高;“一低”是淀粉的回生值低;“一适中”是单宁含量适中,通过传统酱香工艺发酵形成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
这些独特的作物属性,天然决定红缨子高粱能胜任茅台酒多轮次蒸煮、翻糙的工艺特点,注定成为酿造茅台酒的不二之选,成为茅台酒高筑独特风格属性的关键要素之一;奈何只能在赤水河谷及周边地区生长且产量低的属性,一度成为制约酿造茅台酒的原因。
从建厂初期“提高质量,为民谋福,为国争光”,到60年代中期“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标准”,80年代“以质量为重点”,90年代“以质量求生存”,21世纪初“视质量如生命”到如今“质量是生命之魂”,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孜孜以求,是茅台人刻在骨髓的信条。
如今,践行长期主义的茅台已经在田间地头建好“第一生产车间”,充分发挥并且不断优化红缨子高粱这枚“品质芯片”的能量和价值。
早在2013年,茅台已经注册成立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种子研发、肥料、种植等众多方面发力,通过加大对供应链的监管来确保高粱的品质,为茅台酒的生产守好第一道“质量关”。
值得一提的是,丰收季活动期间,茅台正式发布了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根据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的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需要,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单宁含量降至1.37%。
茅台也在寻求各种突破,不仅让红缨子高粱成为酿造茅台酒的原材料,还能成为茅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链,发挥独特性优势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护航。
被认可的独特性
客观上,提升独特性是一条正确且挑战丛生的成长路线。当茅台毅然决然走在这条路上,同样位于价值链上的粮农能否认可这条路,他们愿意与茅台共同面对挑战吗?
查看历年的数据,茅台给农户设定的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高到如今的11.2元/公斤。
“茅台对红缨子高粱制定了很高的收购标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了茅台“一干、二净、三饱满、四无污染”的要求——水分13.5%以内,无任何杂质,千粒重,无虫蛀、无霉变、无农化残留。
接近6倍的保护价格增长,背后是茅台不断提升红缨子高粱的品质要求。即便如此粮农仍然认可茅台路线,坚定了种植红缨子高粱的决心,帮助茅台持续强化独特性。是什么让粮农坚定立场?或许应该听听粮农自己的声音。
丰收季活动中,徐付生、冯弟进、母应国、王宗龙等16人获颁2025年度“匠心粱农”荣誉,王满获颁2025年度“红缨之星”荣誉。“茅台集团的订单保底,不愁销路,让我有自信放开手脚带着大家干。”谈及为何坚定种植红缨子高粱,王满如是说。
正如王满所言,茅台通过各种方式,打消粮农的后顾之忧。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形成“政府+茅台+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超18亿元的资金投入,只为让粮农放心、用心种好每一株红缨子高粱。
“(提升收购保护价)对当地的粮农支持力度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农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表示,通过多年发展,茅台酒不断提升独特性,也为广大粮农追求美好生活创造了更理想的条件。
目前,茅台有机高粱基地覆盖仁怀、习水、金沙、播州和汇川等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100万亩,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每年能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不断提升红缨子高粱收购保护价为粮农兜底,发布新一代高质量高粱种帮助粮农创收,实打实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正是让粮农认可茅台路线,矢志不渝帮助茅台不断强化独特性的基础。
扛起责任
2025年丰收季活动圆满落幕,围绕茅台践行ESG独特路径与方法的讨论仍在继续。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茅台已经意识到作为茅台酒“质量芯片”红缨子高粱的重要性,后续通过逐步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等多重形式,培育红缨子系列品种。现已发布的第七代“519”高粱,正是茅台以科技兴农为支点,撬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如今,这家成长于大山之中,扎根农业、生产在工业、销售在服务业的民族品牌,秉承“崇农、敬农、爱农”的理念,践行“工业反哺农业”。一颗种子到千亿企业,从千年农耕到现代机械,推进农业与工业、文化与产业的共生共荣。
通过进一步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茅台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绿水青山高质量相辅相成的“茅台路径”,在本次丰收季活动中通过专家分享、粮农表彰、文艺演绎、丰收餐等丰富形式,完整讲述出茅台与高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继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丰收季IP”后,今年,茅台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把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诚的礼遇,致敬父老乡亲,彰显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价值追求。
茅台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获得各方的关注与认可。最新公布的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评级结果中,国际权威指数公司MSCI就将茅台的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这是继2024年8月从B级升至BBB后,茅台MSCI ESG评级连续第二年提升。
截至目前,茅台的MSCI ESG评级在中国(包含香港)饮料行业排名第二,成为白酒行业内率先获评A级的企业,属于国际认证的可持续领先行列。
通过内生驱动引领,茅台逐步打造出行业,甚至中国品牌ESG范式和标杆,用独特的方式扛起社会责任,也正因为责任,茅台从原料的源头,就开创不可复制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