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芯片领域发生了三件大事,我觉得意义重大。
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国内三所顶级高校清华、北大、复旦,在不同的芯片领域,有了重大突破。
先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团队,在智能光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了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
这颗芯片有什么用?这是用于高精度成像测量领域的,比如用于卫星、测绘等,有了这颗芯片,可以快速的扫描银河系光谱,可以迅速的测绘地图等,效率大大提升。
再看北大大学,其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团队,研制出一款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
这颗芯片就是提高计算精度的,让模拟计算的准确度提升5个数量级,让计算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以往GPU干一天的活,可能一个小时就干完了,还可能用于各种计算之中。
再看复旦大学,他们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这颗芯片用于存储的,其性能“碾压”当前的Flash闪存技术。
不仅如此,这种二维混合架构,更是改变了当前的技术途径,是属于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源技术’,有望让我们在下一代存储核心技术领域掌握主动权。
我为什么将这三颗芯片单独来说?要知道这都目前并没有商业化的东西,有什么值得说的?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目前芯片领域的发展,其实已经快要到极限了,因为微缩工艺越来越难前进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急需创新和颠覆,不能一直按着原来的老路,一条道走下去了。
而颠覆和创新,最早都是研究机构研发,然后有了一些突破,最终商业化落地,谁的研发更厉害,创新更多,可能就会引领下一次颠覆。
以前中国在研发上就落后国外,所以芯片产业的发展也落后于国外,导致最近这几十年,一直依赖国外的芯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如今,三大顶级机构创新,推出的都是全球最顶尖的芯片,意味着我们的研发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面,那么只要接下来商业化落地跟上,未来在芯片产业上,我们就有可能变成领导者。
所以别小看了这三颗芯片,它代表的是一种趋势,是一种形势,那就是中国芯片产业,接下来确实会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