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在开幕式暨半导体产业发展峰会上,Chip期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芯片产业更是捷报频传,多项全球首款成果密集涌现。复旦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闪存芯片突破存储速率瓶颈,北大模拟矩阵计算芯片算力提升千倍,清华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将银河系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
中国芯片产业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生态加速形成,正从"低成本制造"转向技术主权争夺战。我国在芯片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及持续的国产替代浪潮,为半导体和芯片产业链上的多家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上市公司有望在 技术升级、国产替代、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实现业绩增长。
一、光子芯片: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板块涨幅显著
光子芯片作为下一代芯片技术的核心方向,我国已在调制带宽、插入损耗、波导损耗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国际先进水平(如调制带宽突破110GHz、插入损耗<3.5dB)。相关上市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及产能释放,有望迎来业绩爆发:
二、AI芯片:国产算力突围,业绩与政策共振
AI芯片是芯片产业的“算力引擎”,我国已在云端训练、端侧推理等场景实现技术突破(如寒武纪思元590芯片算力达5PFlops、海光信息DCU兼容CUDA生态)。叠加政策支持(如工信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市场需求(如大模型训练、AI服务器),AI芯片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三、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国产替代核心环节,订单释放确定性高
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是芯片制造的“基石”,我国已在刻蚀、薄膜沉积、清洗设备及抛光液、光刻胶等领域实现突破(如北方华创28nm PVD设备量产、安集科技14nm抛光液打破美日垄断)。叠加大基金三期投资及晶圆厂扩产潮,设备及材料企业有望迎来订单爆发期:
北方华创(002371.SZ):国产设备龙头,覆盖刻蚀、薄膜沉积等核心环节,28nm PVD设备量产,14nm设备获政策支持。2025年上半年订单同比+45%,大基金三期重点投资标的,受益于国产替代订单确定性高。
四、先进封装与Chiplet技术:AI算力需求核心受益,产能利用率提升
先进封装(如3D封装、Chiplet)是提升芯片算力的关键路径,我国已在多芯片异构集成等领域实现突破(如长电科技3D封装良率98%、承接英伟达H100封测订单)。叠加AI算力需求爆发(如HBM相关封装需求激增),封测企业有望迎来产能利用率提升:
五、存储芯片:周期复苏+AI驱动,业绩预增显著
存储芯片是芯片产业的“记忆核心”,我国已在中小容量存储(如NAND/NOR/DRAM)领域实现全布局(如东芯股份增资砺算科技切入AI存储市场)。叠加存储芯片周期复苏(如合约价Q3环比+15%)及AI驱动(如HBM需求增长),存储芯片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潜在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芯片产业技术更新快,若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技术落后;
市场需求波动:若下游AI、消费电子等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企业业绩;
政策变化风险:若美国等国家对华芯片限制加强,可能影响部分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
文中观点涉及标的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