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对英伟达下令,不许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与此同时,黄仁勋坦言美方不要低估中国的实力。那么,特朗普此举会带来哪些后果?中方又该如何应对?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新款Blackwell芯片领先所有其他芯片十年,美方不会把它提供给任何其他国家。”当地时间11月2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重申,“美国不会向任何国家出售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包括中国。”这标志着美方再次收紧芯片出口管制,也彻底打破了此前关于是否允许简化版芯片出口中国的猜测。

过去几个月,美国内部一直在就英伟达芯片的出口政策进行拉锯。特朗普政府一度考虑允许对华出售性能削弱的版本,但在华盛顿鹰派压力下,这个想法迅速被否决。共和党议员甚至形容向中国出售先进芯片等同于提供“武器级浓缩铀”。这场辩论本质上并非商业问题,而是科技主导权的竞争。AI时代的算力已经成为新的“石油”,谁掌握算力,谁就拥有算法训练、军事模拟、经济预测等领域的主动权。特朗普显然希望在这个核心领域锁死竞争者。
但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并不这样认为。作为全球AI芯片霸主,他在韩国APEC相关活动上直言:“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会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他对此解释道,美国在急于推出限制政策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对华芯片封锁,只会迫使他们转向自研系统,从而削弱美国技术的全球影响力。
实际上,黄仁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AI芯片并非孤立产品,而是全球供应链的产物。芯片设计依赖EDA软件、制造依赖台积电、封装依赖先进工艺、算法训练依赖云平台。而任何一个环节脱离国际市场,都会使整个生态失衡。
据报道,美方的芯片出口管制,已经引发连锁反应。英伟达因H20芯片受限,去年减记数十亿美元收入。7月,在黄仁勋的游说下,美方虽然恢复H20对华出口,却附加苛刻条件,要求上缴在华销售额15%。

今年9月,英伟达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中方依法实施进一步调查。在此背景下,英伟达陷入困境——既难获中国信任,又失去市场利润。黄仁勋在内部会议上直言:“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曾经的95%暴跌至零。”他警告称,若政策不变,美国将永远失去全球AI领域的主导地位。
显然,特朗普政府没有听进去黄仁勋说的“大实话”,他注重的是短期的战略封锁效应。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不会让中国取得这些芯片,因为那会让他们赢得AI竞赛。”在特朗普看来,AI竞争已经不是产业竞争,而是国家实力的比拼。
不过,现实正在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中国科技企业早已启动了自主突围。华为、寒武纪等企业在AI芯片架构和算力集群领域快速推进,并推出可与英伟达H100媲美的芯片产品。黄仁勋自己也承认,低估华为的竞争力是“愚蠢的”。他指出:“认为华为无法构建系统是无知的,这是一家拥有非凡技术的公司。”这番话等于在提醒美国政府,限制政策不但无法削弱中国,反而促使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事实上,这场围绕芯片的对抗,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对自身产业链安全的焦虑。特朗普多次强调“美国制造业回归”,并把Blackwell芯片列为“美国复兴”的象征。他在演讲中炫耀,英伟达已在亚利桑那州实现全面量产,但Blackwell系列的核心工艺仍依赖台积电在台湾地区的封装技术,这意味着美国制造的叙事存在结构性漏洞。

更重要的是,英伟达当前的困境也是整个美国科技行业的缩影,例如苹果、高通和特斯拉等企业都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中国市场不仅提供利润,也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开发者社区的活跃程度远超其他国家。美国若长期排除中国,将削弱自身技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