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挺受关注的事儿:德国的外长瓦德富尔,本来都计划好要来中国访问了,结果最后没成,相当于“告吹”了。这事儿不是突然发生的,之前就有不少小插曲,尤其是瓦德富尔在没出发前,就先对着中国“放话”,说白了就是想施压。

先说说他访前咋施压的。一方面是俄乌冲突的事儿,他大概意思就是想让中国别跟俄罗斯走太近,甚至可能还隐晦提了要中国选边站,跟着西方的调子对俄罗斯怎么样。这其实挺没道理的,中国一直都是劝和促谈,不火上浇油,凭啥要听别人指手画脚?
另一方面是半导体领域,德国这些年在半导体产业上也挺在意的,可能是担心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发展,想给中国设点限制,比如在技术出口、合作这些方面提些不合理的要求,本质上就是不想让中国在这领域好好发展。
面对这种施压,中国外交部肯定不能含糊,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直接把底线划得明明白白。咱们一直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的国家没资格插嘴。外交部当时应该也是明确说了,谁要是想借着各种由头干涉台海事务,中国绝对不答应,这底线绝不能碰。毕竟台海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没任何商量的余地。

然后就出了访华告吹的事儿。具体为啥黄了,官方没说特别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概率是因为瓦德富尔那套“先施压再谈”的路子不管用。中国向来不吃“施压那一套”,合作就得平等对话,要是带着一堆不合理的要求来,还想干涉中国内政,那这访问肯定没法成。德国那边可能也意识到,这么硬来行不通,最后只能作罢。
有意思的是,差不多同一时间,欧盟还在讨论一个叫“反胁迫工具”的东西。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工具大概就是想在跟其他国家打交道时,要是觉得自己“被胁迫”了,就拿这工具反击。
虽然没明说针对谁,但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多少是冲着中国来的,比如以后要是在经贸、技术这些领域跟中国有分歧,欧盟可能就想拿这工具来牵制中国。不过这工具能不能管用还不好说,毕竟中国现在实力摆在这,想随便“胁迫”中国根本不现实,反过来要是欧盟真用这工具搞事情,说不定还会影响自己跟中国的合作。
总的来说,这次瓦德富尔访华告吹,其实也反映出现在中德、中欧之间的一些分歧。德国想借着访问提要求、施压,欧盟还想搞“反胁迫工具”,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必须平等,不能干涉中国内政,更不能搞施压那一套。

接下来中德、中欧要想好好合作,就得放下那些不合理的心思,拿出诚意来,不然像这次访华告吹的事儿,可能还会发生。而且台海问题、半导体这些领域,中国该坚持的肯定会坚持,不会因为别人施压就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