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市公司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活力的重要标志。截至今年6月30日,江苏境内共有上市公司708家,其中,上交所主板217家、科创板114家,深交所主板127家(含纯B股1家)、创业板201家,北交所49家。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江苏上市公司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奔着“向新向好”不断开疆拓土。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即日起推出“向新向好,透过资本市场看江苏经济这半年”系列报道,通过“扫描”分析上市公司的相关经营业绩和发展动态,展现江苏上市公司有力应对冲击和挑战、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上半年,江苏资本市场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主基调下,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仅前6个月,江苏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合同、订单达123份,总金额数百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半导体、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江苏上市公司稳扎稳打、锐意进取,把合同金额转化为营收增量,把在手订单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稳”中加速
作为江苏制造业的“璀璨明珠”,半导体与高端制造领域上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圣晖集成控股子公司泰国Acter与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22.8亿泰铢(约4.77亿元人民币)工程总承包合同,成为其海外业务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公司在手订单余额为21.17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IC半导体行业在手订单余额达12.03亿元,显示出其在洁净机电工程领域的绝对优势。
不久前,苏州国芯科技开发的汽车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CCL1600B成功中标某整车厂商项目,中标金额4600万元,实现国产48V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中标体现了客户对国芯科技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的充分认可,未来将加大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投入。
罗博特科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排头兵”,上半年也屡获大单。公司全资子公司ficonTEC Service GmbH和ficonTEC Automation GmbH与美国某头部半导体公司及其子公司签订了日常经营合同,金额约为1710万欧元(约1.42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2.82%。罗博特科表示,合同的签署有助于公司提升在光电子封测设备前沿领域的技术水平,巩固领先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项目体量屡创新高的背后,是“江苏智造”的厚积薄发。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唐淑芬说,江苏上市企业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正实现从“跟跑”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进”中提质
重大合同牵动发展全局,企业出海订单则直接映射产业能级跃迁。翻阅一系列订单,江苏上市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成为亮丽风景线。上半年,龙蟠科技连续出击,1月与美国Blue Oval达成锂电材料供货协议,5月紧握楚能新能源大单,6月又将马来西亚Eve Energy项目纳入版图,短短数月密集落子亚洲、美洲市场。
另一家新能源企业林洋能源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以来,该公司以“5+2”开发模式聚焦欧洲、中东、亚太、非洲及新兴市场的突破,先后在波兰华沙、沙特吉达、印尼雅加达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同时,上半年该公司与瑞典上市能源集团Suntrad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拟在2025—2026年间采购300MWh储能系统,用于瑞典、芬兰等北欧地区项目。公司还与意大利SVAM公司达成560MWh储能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深度布局欧洲光储市场。
近期,林洋能源子公司林洋电力服务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毛里求斯电网侧储能项目,中标金额合计约1.79亿元。林洋能源高级副总裁方壮志表示,该项目标志着林洋能源海外储能业务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交付”,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新的中国方案。
环保领域同样亮点频出。中电环保上半年斩获多个大工业水处理项目,累计金额逾3亿元,其中,独山子石化二期项目合同金额达6848万元,技术路线采用“预处理+膜处理”创新工艺,巩固公司在大工业水处理领域的市场地位。东珠生态则以35亿元获得老挝土地整理EPC项目,实现“出海”首秀,公司海外订单创下新高。
记者注意到,江苏上市公司正通过技术迭代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维尔利与山鹰纸业合作的沼气提纯项目,预计10年运营期收入超4.7亿元,成为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标杆案例。中天科技中标24.99亿元海洋能源项目,其500kV交直流海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海上风电“送出”难题提供江苏路径。
传统产业升级“破”中突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江苏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实现“破局”。
智能电网是江苏传统优势产业,上半年,我省企业在相关领域持续领跑。通光线缆近期在国家电网等项目中屡获青睐,中标金额累计超6亿元,其全资子公司在特高压、配网材料招标中表现尤为突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积极对原有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智能电网企业中标国家电网等单位各类项目金额超百亿元,同比增长约10%。
江苏是建筑大省,在工程建设领域,江苏上市公司同样表现活跃。太极实业的子公司十一科技以23.85亿元中标合肥高新区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项目,创下该公司年内单笔最大订单纪录。此外,亚翔集成新加坡分公司中标VSMC FACILITY SYSTEM项目,中标金额约31.63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海外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传统企业通过“升级”“跨界”开辟新增长极。远航精密通过竞得6万余平方米工业用地,建设“年产2500吨精密镍带材料项目、研发中心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秀强股份则与珠海可口可乐合作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通过“光伏+制造”模式实现降本增效,预计年均可发电149.4万千瓦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达
策划:赵伟莉
记者手记 >>>
订单在手,信心倍增
合同与订单是市场投票的结果,更是信心的基础。今年上半年江苏上市公司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这些企业的活力、韧性与潜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江苏企业积极应对、主动作为,通过技术创新和拓展市场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江苏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订单持续放量,为经济增长提供“硬支撑”;另一方面,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寻求“软增长”。这正是江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投影。
总览上半年的重大合同与订单,江苏企业“走出去”步伐坚定、持续加快,江苏品牌正在全球市场打响。需注意的是,“出海”途中,江苏企业仍需警惕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等方面风险。
江苏上市公司用一张张合同与订单,为“稳与进”写下生动注脚,也为下半年乃至更长周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确定性。可以预见,随着下半年更多“大单”落地,江苏经济的“韧性密码”将在资本市场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