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圈最近可真是热闹非凡!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在亚太地区晃悠了一圈,尤其是其在南海与中国海军山东舰的“相遇”,成了法国军方津津乐道的话题。法国军舰的高级军官们那叫一个得意洋洋,声称正是自家航母强大的战斗力,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海上冲突。这事儿听起来挺唬人,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咱就来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
1. “克莱蒙梭 - 25”任务:法国航母的印太野心
法国“戴高乐”号此次亚太之行可不是临时起意。这是法国自1960年以来首次把航母派到太平洋地区,代号“克莱蒙梭 - 25”,执行为期5个多月的印太部署任务。法国官方宣称目的是“与区域伙伴共同捍卫‘印太地区’的航行自由和区域的开放与稳定,重申法国在其拥有国家利益的领域的存在,并坚定外交承诺”。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资料图)
2024年12月,“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从法国土伦港出发。这一路上那也是“行程满满”,访问了菲律宾和日本等国的港口,还与亚太多个国家举行了军演。在印度洋期间,它和印度举行了双航母演习;进入南海后,又访问了菲律宾,和美国、菲律宾和日本举行了海上演习,还扬言要“捍卫共同价值观和航行自由”,这明摆着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
2. 南海相遇:法军眼中的“震撼场景”
在南海,“戴高乐”号与中国海军的“相遇”成了焦点。据法国“海军新闻”报道,“戴高乐”号刚进入吕宋海峡就被中国海军054A型护卫舰跟踪。进入南海后,更是发现30 - 40艘中国舰艇组成的庞大编队(含山东舰航母战斗群),规模“远超预期”。法国将领承认“对中方反应既恼火又感兴趣”,还称“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过最终“未发生对抗”,他们把这归因于“戴高乐号的强大实力”与“中方的克制”。
3. 法军的“自夸逻辑”:实力震慑还是精神胜利?
法国军方面对“为何未冲突”的追问,抛出了“实力论”。可仔细一琢磨,这逻辑全是漏洞。
法国方面强调“戴高乐”号是“除美国外唯一核动力航母”,还宣称其40架舰载机(含24架“阵风”与2架E - 2C预警机)具备“区域威慑力”。但他们似乎忘了,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同期在亚太因F - 35B故障滞留印度机场,都没获得中方“特别关注”,而法国航母却因“偶遇”中国舰队就高调炒作,这不就是想“刷存在感”嘛。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资料图)
再看看“戴高乐”号的硬伤,那可真是不少。它的标准排水量只有3.5万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4.25万吨,甚至不如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约4万吨),更没法和山东舰比。“戴高乐”号的动力系统更是让人笑掉大牙,它是把核潜艇的反应堆移植到航母上,导致动力问题频发,多次因动力故障趴窝,最大航速仅25节,远低于山东舰的30节以上。而且其可携带的“阵风”战机,在印巴空战中表现不如中国的歼 - 10C,还被巴基斯坦空军的歼 - 10CE打破“不败金身”,航空作战能力实在让人怀疑。
4. 实力对比真相:“瘸腿航母”与中国区域拒止能力
法国军方的“自夸”,完全是对中国海军实力的误判。中法航母战斗群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戴高乐”号那是一身毛病,排水量小、动力不足、舰载机性能存疑。而中国海军呢,山东舰常规动力但稳定性强,航速超30节,滑跃甲板适配歼 - 15重型舰载机,作战半径能覆盖南海全域。中国还有055型驱逐舰(全燃联合动力、30节+航速、区域防空)、052D驱逐舰及054A护卫舰组成的驱护编队,配合岸基航空兵与潜艇,形成了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2025年山东舰长期在太平洋训练,更是展示了对西太平洋的有效控制能力。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资料图)
5. 中国的立场与底气:反对“航行自由”幌子,维护主权
面对法国的“自夸”,中国的态度那是相当明确。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亚太需要和平与繁荣,而非紧张与对抗”;军事合作应“利于地区稳定”,而非“炫耀武力、制造紧张”。中国不反对合法航行自由,但坚决反制任何借“自由航行”之名、行“挑衅之实”的行为。山东舰的常态化部署,就是维护主权与地区稳定的有力保障。
法国“戴高乐”号在南海的这场“偶遇”,说到底就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闹剧。法军所谓的“震慑中国”,不过是对自身“瘸腿航母”和“有限战力”的自我安慰。中国海军的实力和捍卫主权的决心,可不是法国几句自夸就能撼动的。任何想在亚太搞事情的国家,都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