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为了阻止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美西方从2018年开始,就聚焦半导体领域的各个重要环节,对华展开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打压策略。比如限制EDA设计软件的使用、卡脖ARM芯片架构,断供光刻机等等,凡是含美成分的,都有可能成为打压中企的一个手段。
尤其进入2025年后,芯片制裁规则一再升级,就连H20这种“阉割版”的芯片都不允许供应给中企了。美西方的目的已经不能再明确了,就是要让中国造不出芯片!

目的很明确,计划很周详,手段很果断,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芯真的无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有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早就已经专注自主研发,聚焦半导体技术,在RISC-V架构、光刻机以及AI芯片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比如我们熟悉的寒武纪、摩尔线程、阿里等等。

尤其阿里,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平头哥,开始大规模布局半导体业务,不管是芯片设计工具、AI芯片、存储芯片、云服务器CPU还是RISC-V芯片领域均有涉猎。
重点说说RISC-V芯片,全球芯片架构领域几乎被ARM和X86所垄断了,这是很危险的。尤其ARM,已经对国内一些科技企业关上了大门。要构建自主独立的国产半导体产业链,芯片架构这一块,绝不能受限于人。这就决定了,开源且免费的RISC-V成为了国产芯的更优选。

以阿里为代表的众多科技企业,纷纷涌入RISC-V芯片领域。可以看到,RISC-V基金会中的中国企业占比是Top1,且中国在2024年的RISV-V芯片出货量就已经超过了50亿颗,占据了全球约50%的份额。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RISC-V芯片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25%,足以和ARM以及X86正面较量了,这说明什么?中国企业“赌”对了。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这么多中国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阿里就是国内在RISC-V芯片领域布局最广的企业代表之一,除了玄铁910、玄铁C920/C910等产品外,在湾芯展上,阿里达摩院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发布全新玄铁C908X芯,这是一款兼容RISC-V架构的专为AI计算而打造的处理器。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支持超长4096位数据位宽的处理,且使用起来也很灵活,当主角可以,当配角也行。这枚芯片也再次强调且确定了阿里将会大力推动RISC-V在“高性能+AI”方向。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开始主动承担责任,扛起振兴中国科技的大旗。从芯片到生态,中国正在构建独立自主的国产RISC-V产业链。虽然中美芯片博弈短期内不会结束,但相信中国芯定能冲破难关,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