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引发的全球产业链震荡,不仅是一场跨国企业权益争端,更成为透视西方法治与契约精神真实面目的典型案例。从动用冷战时期法案突袭接管,到切断晶圆供应干扰企业运营,荷方一系列单边操作,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构建的“规则至上”神话。近日,三位专家学者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从国际法、国际关系与区域战略视角,深度解析了事件背后透露的西方法治与契约精神的虚伪性与深层地缘逻辑。
“直接征收”破底线 契约精神成空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宏达一针见血地指出:“安世半导体事件凸显了国家安全概念泛化的恶果。其中,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的‘穿透规则’是始作俑者。荷兰更是连出‘昏招’,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最终危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作为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的“关键玩家”,安世半导体占据全球9.4%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40%的汽车芯片依赖其供应,宝马、大众等车企均为核心客户。而这样一家合法运营的企业,却因美国的“穿透性规则”被卷入地缘政治博弈——在母公司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制裁名单后,荷兰政府未循任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便援引尘封七十余年的《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这种近乎“直接征收”的措施,在当代全球投资领域已极为罕见。
任宏达强调:“在中美就‘穿透规则’达成阶段性共识之后,荷兰的行为更显得滑稽。尤其是,‘直接征收’在当前全球投资领域已较为罕见。荷兰作为发达国家和欧盟共同市场成员,能够做出类似‘直接征收’的措施,确实值得持续关注。”
荷方的操作完全背离国际法基本原则。鉴于其一系列行为,任宏达指出:“全球投资者都应重新审视荷兰的营商环境和所谓的契约精神。”
中国商务部11月8日表示,中方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希望荷兰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以双边磋商为契机,拿出建设性方案,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任宏达说。
安全泛化乱秩序 经贸问题政治化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从国际关系及全球治理视角分析认为:“安世半导体事件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于国际经贸关系、全球供应链日益的政治化、安全化,滥用安全的理由加以管制,这是当前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受到干扰、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件的本质,是西方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王勇指出,荷兰政府的政策深受美国加紧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在半导体方面封堵中国。同时,美国也在利用欧洲内部的一些势力,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加强所谓“安全审查”,试图剥离中国企业控制的关键产业。
王勇进一步警示:“如果安世半导体事件处理不好,那么美国的进一步‘安全化政策’,有可能会影响到中欧正常的经贸关系,对中欧双方都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这种将商业利益让位于地缘政治的做法,违背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原则。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本应遵循欧盟标榜的“基于规则”的贸易秩序,却沦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棋子,用全球产业链安全换取政治私利,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中荷双边关系,更动摇了国际社会对西方营商环境的信任根基。
正如王勇所言,“对于欧洲来说,应避免掉入美国设置的‘安全陷阱’,遵守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尊重多边主义,这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条件”。
他还说:“欧洲方面一定要认清形势、避免过度的‘安全化’,加强中欧之间的沟通协调,才能保住己方利益。”
地缘博弈绑欧盟 “去风险”反遭反噬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黄萌萌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从区域战略层面剖析了事件的深层逻辑:“安世半导体事件体现出国际贸易愈发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在黄萌萌看来,这种影响有着清晰的时间线:2021年美欧成立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协调对华出口管制,2023年德国经济部取消对安世半导体的资助资金,2024年荷兰限制阿斯麦对华设备出口并配合美国制裁闻泰科技。上述一系列操作印证了黄萌萌的判断——“欧盟国家干预中国企业在欧运营与投资的举措离不开美国压力的因素”。所谓的欧盟“战略自主”也在事件中暴露无遗。“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后,中美贸易争端缓和,安世事件又展现出积极信号,由此可见,欧盟‘战略自主’有名无实,其对华政策仍受到美国的影响。”黄萌萌说。
黄萌萌同时指出:“该事件反映出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推行对华‘去风险’时将受到反噬。”欧盟的“去风险”政策带有浓厚的“泛安全化”与“意识形态对立”色彩,完全无视经济全球化下中欧产业链深度嵌入的现实。安世争端中,德国车企的运营压力已传导至德国政界与欧盟层面,迫使荷兰寻求磋商解决方案,这生动说明背离契约精神的“去风险”本质是“制造风险”。
三位专家的解读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结论:西方标榜的法治与契约精神,在地缘政治私利面前已沦为可随意抛弃的装饰。荷兰政府的行为不仅是对单一企业权益的侵害,更是对国际法治秩序的公然挑战——当“安全”成为突破法律边界的借口,当行政权力可以任意干预企业自主经营,当商业契约能够被政治操弄轻易撕毁,所谓的“西方法治优越性”便不攻自破。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依赖于相互尊重与规则坚守。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走向,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影响全球对国际法治秩序的信心。唯有摒弃“泛安全化”迷思,回归契约精神本源,才能实现各国共赢发展,这正是该事件留给全球社会的重要启示。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