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半导体终端应用的升级以及对芯片封装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超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在硅片制造、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和传统封装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著增长。2024年,中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为37.4亿元,同比增长19.11%。随着半导体终端应用的不断升级,对芯片封装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在硅片制造、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和传统封装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著增长,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一、定义及分类
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是指在半导体生产环节中通过激光技术对硅片、晶圆及芯片进行加工的工具。其核心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束,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精确加工,以实现各种工艺要求。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按照不同工艺环节的用途,主要可以分为激光划片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解键合设备、激光Trimming设备。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行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深入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兼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探索建立检验检测“揭榜挂帅”创新机制,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检验检测关键共性技术和仪器设备协同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前沿技术和研发支持,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则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实现协同效应,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三、发展历程
中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17年至1970年的萌芽期,激光起源于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理论,是激光发展的理论基础;1954年,基于受激辐射理论,美国科学家汤斯发明微波激射器;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首次制成光波激射器,标志着激光时代的到来;1961年,中国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标志着中国激光时代的到来;1962年同质结GaAs半导体激光器问世;1963年,长春光机所和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研制出GaAs半导体激光器;1969年双异质半导体激光器问世;1970年,上海光机所和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单异质结构半导体激光器。
1971年至1999年的启动期,1971年,世界范围内首次出现1000W商用二氧化碳激光器;1975年,中国成功观察到双异质结构激光器在室温下的连续受激发;1976年,中国实现室温条件下双异质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连续运转工作;1977年,双异质短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连续工作寿命达到了1×10的6次方个小时,同年5月,以此为光源的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正式投入使用;1978年,中国半导体研究所成功实现室温条件下半导体激光器运转寿命超过1千小时;1980年,中国成功突破室温条件下半导体激光器运转寿命超过10万小时,研制成功双稳态半导体激光器;1987年,中国成功研制出DFB半导体激光器;199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GaInAs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20世纪70-80年代,激光打标、激光焊接等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领域;20世界90年代,多种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电子行业应用。全球半导体激光器光纤通信系统时代到来,中国自研多种半导体激光器。
2000年至2015年的高速发展期,21世纪初,自动化激光设备等高端产品开始应用;2005年,中国厂商进入光纤激光市场;2006年,中国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首次将激光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中国出现华工科技和大族激光两家激光行业上市公司。中国重视激光技术的发展,中国激光企业初具规模。
2016年至今的成熟期,2016年以来全球激光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始终占有着40%左右的比例,显示出激光材料加工成为激光重要的应用领域,即激光加工设备崭露头角。激光加工设备领域应用逐具规模。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首先,该行业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涉及到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系统、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例如,高功率激光器的研发需要解决散热、光束质量等复杂问题,而高精度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则需要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其次,技术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极高,精度高、工艺复杂、质量稳定性要求严苛,这使得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生产。
2、人才壁垒
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该行业需要具备丰富技术经验的研发团队、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的管理人才。然而,目前国内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培养周期长,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吸引和培养人才。此外,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快速,要求人才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才的短缺不仅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也对现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构成了挑战。
3、资金壁垒
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资金壁垒较高,进入该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首先,研发阶段需要购置昂贵的实验设备和研发工具,如高精度激光器、光学测量仪器等。其次,生产环节需要购买高精度的零部件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数控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资金的高投入使得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现有企业则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现金流管理能力,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学元器件、激光加工头、激光器、机械部件、数控系统、电源管理以及辅助配件等。这些原材料和部件是制造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最终性能。产业链中游为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的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电子领域。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产业百科作为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