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网中,钢质主管道、阀室、分压站设备以及日益增多的PE(聚乙烯)管段,因材质、接口状态、所处环境(如邻近轨道交通)差异,常形成危险电位差。这不仅加速局部腐蚀,杂散电流干扰更会引发不可预测的破坏。恒电位仪的精准部署与协同控制,成为保障管网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防线。

一、分区部署与协同控制策略
1.分压站/调压站 (关键防护点)
- 挑战: 站内工艺管道复杂,接地系统密集,易受电气化铁路/地铁杂散电流侵入,电位波动剧烈。
- 部署: 在站区下游主管道 近距离 (建议<50米) 安装 高抗干扰恒电位仪。
- 策略: 设定 严格保护电位 (-1.20V至-1.05V CSE),采用 双参比电极监控 (近站/远站),联动调整输出,优先确保站区安全。
2.阀室 (电位稳定节点)
- 挑战: 绝缘接头/法兰两侧电位差管理不善将导致跨接腐蚀或屏蔽效应。
- 部署: 在关键绝缘接头 受保护侧 安装恒电位仪。
- 策略: 设定 目标电位 (-1.10V CSE ±0.05V), 实时监测 跨接点电位差,确保其 ≤ 100mV,实现电位平稳过渡。
3.PE管段与钢质管道连接处 (信号传递瓶颈)
- 挑战: PE管绝缘性阻断阴极保护电流延伸,导致相连钢质管段欠保护。
- 部署: 在PE/钢连接点 钢质管段侧 安装恒电位仪,并沿PE管道 间隔部署 牺牲阳极或 分布式恒电位仪。
- 策略: 钢质端恒电位仪 强化输出,保障连接区域;PE管段采用 带状阳极 或 无线中继恒电位仪,实现保护电流穿透与覆盖。

二、实证案例:破解地铁杂散电流困局
1.挑战: 华北某市主城区中压燃气管道 (含PE管段) 受新建地铁杂散电流严重干扰。多处分压站附近管地电位 正漂至+0.85V (CSE),远超安全阈值 (-0.85V),阀室绝缘接头两侧电位差 高达0.5V,PE管段末端保护电位 仅-0.55V。
2.协同解决方案:
- 分压站下游部署 抗干扰PS-1型恒电位仪,采用 双参比监控与自动切换,将站周电位 稳定在-1.15V。
- 关键阀室绝缘接头处增设恒电位仪,设定目标电位 -1.10V,跨接电位差 压缩至<30mV。
- PE/钢连接点安装恒电位仪 增强输出,并在PE管段每300米埋设 带状锌阳极+测试桩。
3.成效: 干扰消除后一年持续监测:
- 全线管地电位稳定在 -1.05V至-1.25V (CSE) 最佳区间。
- 杂散电流引起的电位异常波动 完全消失。
- PE管段末端电位提升至 -0.85V 以上。
- 腐蚀速率监测点数据下降超70%,达到SY/T 0019标准要求。
结论
城市燃气管网阴极保护需树立 “全局电位协同” 理念。针对分压站、阀室、PE管段的不同特性与挑战,精准选点、科学设定、协同调控恒电位仪部署,并辅以必要的阳极补充,是构建高效、可靠腐蚀防护系统的核心。实时监测与数据联动分析,是保障长期效果的生命线。此方案成功解决了复杂干扰环境下的保护难题,为城市燃气动脉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