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展中心(上海)2.1馆,博世展台的聚光灯下,一枚大小几乎肉眼难辨的传感器静静安卧。如果没有人介绍,人们很可能会忽视它的存在,但只要有人开始提起它的故事,你的注意力就很难再被转移。
博世传感器事业部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带来多项智能感知与AI融合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这枚全球最小的颗粒物传感器BMV080,体积只有市场上同类产品的1/450。另一款集成AI能力的智能传感互联平台,通过精准的全身运动跟踪,大幅降低运动学习门槛和受伤风险。博世的传感器技术正作为关键的创新基石,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与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底层技术支持。
除了传感器,博世在中国业务布局广泛,涉及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能源和建筑技术。《博世中国的年度报告》显示,博世正在持续加码中国。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数量从2015年的8个增加到2024年的26个,同时,本土研发人员数量从3000人增长到超1万人,高管访华频次从年访1次增长到年访3-4次。中国已成为博世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博世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始终未变。”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说。从伴随汽车产业的起步发展、电动化转型,到助力智能制造升级,再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全产业的智能化,博世深度融入中国的每一轮产业发展与变革。

传感器出货量全球第一
手机自动旋转、智能手表计算步数……这些背后都有传感器在默默工作。它们虽微小,却赋予设备“感知世界”的能力。博世是MEMS传感器(微机电传感器)市场的领军企业,2024年单年交付超10亿颗集成微控制器和软件的MEMS传感器,累计出货量突破230亿颗,稳居全球第一。
最小颗粒传感器研发人员李敦宇介绍说,他们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与传统传感器不同的开发思路。传统颗粒传感器体积大,是因为以往监测颗粒物浓度需要风扇送风,博世的技术从源头上摒弃了风扇,采用激光加算法的技术路线,即激光击中颗粒后,通过算法反推浓度。
小体积为智能家居和环境监测应用带来新的可能。进博会现场,有不少懂行的企业表现出极大兴趣,一家韩国企业已表达合作意向。
而在距离上海千里之遥的敦煌,传感器也有用武之地。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主任郑莉惠回忆说,2018年,一位中国员工找到她,希望能用博世的物联网技术做一套监测系统。这位员工参加“敦煌文化守望者”志愿服务时,发现莫高窟有温湿度监测,但没有颗粒物浓度监测,而沙尘暴带来的颗粒物可能给壁画带来损伤。
当年,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携手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启动“莫高窟颗粒物浓度监测项目”。由博世中国出资购买一批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洞窟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然而,设备时常被风沙损坏,数据屡次中断。郑莉惠透露,博世已在内部开启相关研究,为了做出适应敦煌莫高窟环境的传感器产品,研发团队在上海搭建了模拟敦煌当地的实验场景,反复测试风力大小与气流变化。目前已有产品在测试迭代中。
中国力量高效响应高速创新
全球最小颗粒物传感器背后的博世传感器事业部,是总部位于德国的博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如今已成为博世全球业务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8年,博世传感器事业部在上海设立亚太中心,那时几乎没人知道传感器能做什么。智能手机浪潮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全球主要智能设备品牌在这里聚集,创新生态也在这里孕育。
凭借本地化的灵活性与博世集团的制造与质量优势,博世传感器事业部实现了从设计、工艺到量产的垂直整合,在业内独树一帜。博世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王宏宇说:“我们与客户的合作非常紧密,他们的创新速度极快。要跟上市场节奏,就必须让研发和客户同步呼吸。”
博世传感器事业部中国团队如今参与全球创新项目,确保从概念到量产的每一步都高效响应。例如,公司开发的一款标准六轴传感器,最初用于智能手机,后来却被应用于火星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当前,又一个巨大机遇摆在博世面前,传感器正从“测量”向“理解”演进,AI赋能的传感器正在成为智能世界的“神经系统”,博世希望自己这一次也能是引领者。在进博舞台上,博世的不少展品可以看出其在智能感知与AI应用方面的“雄心”。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核心。几乎所有主要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品牌都在这里,中国团队几乎参与了所有全球项目。”王宏宇说。博世看好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带来的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在健康与生活方式应用方面。到2030年,他们的累计交付目标剑指100亿颗智能传感器。
德国企业加速在华投资布局
近年来,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往返中德的频次明显增加,他坦言:“中国不再只是一个制造基地,更是我们重要的创新基地。在辅助驾驶、软件等新领域发展中,我们的中国团队发挥着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这种同频共振更体现在具体业务中。在智能出行领域,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已实现多家本土客户的交付;在智能底盘领域,博世智能集成制动系统2.0由博世本土团队生产,并已随中国汽车品牌一同走向海外市场。
博世在中国的投资布局还在加速。今年9月,博世宣布,未来5年将在苏州工业园区投入100亿元,用于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同时,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启用,将显著提升12伏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本土产能。此外,博世全球首个轻型商用车电驱系统生产基地已在南昌启动建设。在研发层面,位于长沙的电驱动系统(中国)产业化研发中心也于10月底竣工,将提升博世在中国电驱动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在暖通空调领域,今年9月,博世舒适科技全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无锡。
从敦煌风沙到进博展台,从技术执行者到创新策源地,博世正通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书写“有博世,无难事”的企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