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广州落幕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射击步手枪项目比赛,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卷”一届,新人辈出,纪录频破。而在潮州,光电射击运动的热潮正悄然兴起。
项目推广4年来,潮州构建起从校园普及、赛事到人才输送的完整链条。据统计,已有10名潮州运动员被输送到深圳、东莞等实弹射击队,他们在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上大放异彩,共揽获4金4银5铜,成为广东射击运动的新鲜血液。就在本周末,2025年潮州市青少年光电射击锦标赛也将火热举行。
由潮州发掘输送到深圳市射击队的林艺彦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光电射击运动为何能在潮州这座小城迅速占据一席之地?以此为样本,地方如何走出可复制的体教融合发展之路?
现象:推广小众项目 走在全省前列
潮州市光电射击协会的场馆里,一场训练正在进行:陈峒唯屏息凝神,枪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准心、照门和靶心渐成一线。“啪嗒”一声轻响,她侧首看向屏幕:10.7环。
这项“静中求动”的运动,在潮州这座小城悄然生根,并呈现出体系化发展趋势。“在光电射击推广上,潮州走在了全省前列。”协会会长蔡益武总结道。
作为协会外送年龄最小的运动员,陈峒唯在今年省锦标赛表现抢眼。
这个270万左右人口的粤东小城,是如何做到的?
作为全国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光电射击协会,潮州市光电射击协会从建设场馆、引进设备起步,完成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布局。然而,推广之路并非坦途。蔡益武坦言,一方面受“唯分数论”观念影响,学校和家长重文化、轻体育;另一方面,乡镇学校的资金不足,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制约。
“核心就是进校园,持续做好普及。”秉持这一思路,协会通过开设兴趣课程,努力把优质体育资源送进城乡乃至山区的课堂。目前,光电射击已覆盖全市近5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其中近30所开设了常态化兴趣班。
潮州市光电射击协会开展公益培训课。受访者供图
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潮州还注重体系建设:协会邀请省射击队专业人员培养两批本地教练员,为训练质量提供专业保障;连续举办四届市级光电射击锦标赛,今年参赛规模已近400人,形成了稳定的赛事平台。
协会会长蔡益武与潮州学员们分享读书心得。
“优秀的运动员,内在一定是非常强大的。”蔡益武特别提到,协会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通过推荐优质书目,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调节与情绪管理能力——在追求精准射击之外,更注重塑造沉稳坚韧的性格品质。
析因:具备普惠特质 契合体教融合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
与传统实弹射击不同,光电射击凭借光电信号模拟弹道的技术特点,展现出低门槛、高安全、强趣味的优势。其普惠特质与体教融合政策理念高度契合,为项目在潮州快速普及创造了条件。
“小城市资源有限,发展体育运动必须考量性价比。”蔡益武认为,以往射击运动因场地与设备限制,仅在专业性体校开展,而光电射击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和耗材投入,成功突破校园推广的壁垒。
陈语烔(左三)正在进行日常训练。
“射击更多是在跟自己斗。”国家一级射击裁判员蔡岱然指出,这项运动不仅能提升专注力、反应速度与自信心,其培养的稳定心态甚至能反哺文化课学习。“孩子原来性格好动,练习射击后更能静下心来。”陈峒唯的父亲对此感受颇深,“孩子的散光还减轻了,这也是意外的收获!”2023年1月,陈峒唯成功通过试训,成为东莞实弹射击队一员。
蔡益武强调:“小城市不缺好苗子,缺少的是发现他们的渠道。”光电射击的普及,正为众多青少年射击爱好者铺设一条走向专业的路径。从小怀揣军事梦的陈语烔,在铁铺镇西陇小学的兴趣班中被教练员发掘,经协会训练提高水平后,也于去年正式加入东莞射击队。
射击考验的是专注、意志和调节能力,是一项“静中求动”的运动。
“纯粹是因为热爱!”陈语烔是队伍里起步较晚的队员,但凭借刻苦训练,在今年省锦标赛上连夺两枚金牌,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这个事例让许多家长看到了孩子升学的一个新通道——通过体育单招进入理想的大学,“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
未来:加强顶层设计 保障持续发展
在日前结束的十五运会射击比赛中,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获得者黄雨婷与盛李豪再度摘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生代选手的成长轨迹中,大多有过练习光电射击的经历。
“只要参与基数足够大,发现天才几乎成为必然。”珠海光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指出,光电射击正在重构射击运动的选才逻辑。传统实弹试训周期长、成本高,而光电射击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率打通了人才输送通道,使选拔标准更趋科学化。蔡益武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实弹资源紧张,试训往往需数月才能看出潜力。如今借助光电设备,运动员的成才周期大幅缩短。”
得益于光电射击打下的基础,陈语烔很快适应了专业射击队的节奏。
事实上,光电射击所带来的训练革新已在业内形成共识。广东各地射击队已陆续将其作为辅助训练、项目推广与人才挖掘的重要工具。东莞射击队助理教练表示:“从潮州输送来的陈语烔,在体校训练仅一年半,进步神速。她有光电射击打下的基础,动作框架非常扎实。”
那么,从地方到全省,光电射击该如何系统推广?
可持续的模式,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撑与引导。当前最迫切的是在政策层面实现破冰与赋能。
深圳射击队潮州队员训练的身影。
在体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项目发展往往向“高性价比”、易出成绩的领域倾斜。因此,赛事体系成为推广的关键牵引。蔡益武指出:“目前广东针对光电射击的专门赛事仍较少,规模也不大。”他认为,光电射击如果能被纳入省运会正式项目,构建校、市、省的金字塔式竞赛体系,将极大推动项目的普及与认同。
潮州连续四年举办市级光电射击锦标赛。受访者供图
此外,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实现项目持续“造血”的核心。张平提出,首先以公益价或采购形式推动设备与课程进校园,扩大参与基础;其次通过俱乐部对有潜力学员提供付费专业训练,实现转化提升,并吸纳退役运动员就业;最终由俱乐部与专业队建立人才输送协议,形成基层发展与专业选才的良性循环。
业界观察
“光电射击热”之下的冷思考
新兴技术的突破与体教融合政策的东风,共同在粤东古城催生了一场“光电射击热”。然而,潮州的成功仍属少数——放眼全省,这项运动的推广依然面临阻力。
光电射击亲子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十五运会射击赛上,广东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以7比9惜败江西,排名第四。对此,广东省射击队手枪速射教练刘忠生有些遗憾:“队伍处于新老交替期,广东的射击水平这几年稍稍有些落后了。”
遇冷同样发生在光电射击项目的推广上。“光电射击在全国各地已成燎原之势,光电射击产业保持几何级数增长。”珠海光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透露。在浙江,光电射击已被纳入多个地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模块;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14个省份将激光射击项目纳入省运会正式比赛,这表明该运动项目在省级层面已经获得广泛认可。
“归根结底,是体系之困。”张平认为,缺乏顶层设计的赛事体系与持续明确的政策支持,导致光电射击项目在广东呈零散的“点状”发展。若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连片”生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山之石
体系化推进光电射击普及
巴黎奥运会射击赛场上,主攻飞碟项目的张鑫秋成为南粤射击的“独苗”。曾孕育多位射击名将的广东,如今在国内竞争中稍显沉寂。
在本届全运会上,安徽射击队的表现堪称“黑马”。胡凯与姚千寻的组合在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资格赛中打出592环,一举刷新全国、亚洲及世界纪录;14岁的刘子扬更成为步手枪项目最年轻的奖牌得主,展现出不俗实力。
练习射击锻炼的是青少年的“内在”力量。受访者供图
安徽射击的突破,与其体系化推进光电射击普及密不可分。据悉,安徽从省级层面将射击项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自2018年首届激光射击锦标赛举办以来,安徽逐步构建起以省级赛事为核心的多层次竞赛体系,持续扩大运动员参与基数,为专业队伍输送了一批如刘子扬这般从激光射击起步的新生力量。
同样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的河南队,也展现出“后发追赶”的态势。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河南省光电射击推广曾经历短暂停滞,但通过“选星计划”与常态化省市选拔赛,配合校园专业光电射击训练馆的落地,河南逐步构建起“基础课程+社团活动+专业集训”三级培养体系,推动射击运动走进普通校园。
体系建设的红利正在显现。本届全运会上,河南队虽未收获金牌,但夺得了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铜牌,并在多个项目跻身前八,显示出冲击冠军的潜力。
记者手记
小众运动在小城大有可为
在广东省光电射击整体遇冷的背景下,潮州以“点状突破”的姿态,为全省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样本。若将其置于全国体育改革的“面状布局”中审视,潮州的实践印证了光电射击作为体教融合试验田的可行性。
那么,已抢占先机的潮州,下一步应该如何深化布局?
林艺彦进行日常训练。黄品 摄
首先是强化政策引领,塑造项目发展高地。潮州可考虑将光电射击列为“市级特色重点体育项目”,在省级全面推广政策尚未落地之前,充分利用这段窗口期,积极筹建省级光电射击训练基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其次,贯通培养路径,构建人才输送体系。针对推广中发现的人才,有必要统筹资源,建立从学校普及到俱乐部提高,再到专业深造的“一条龙”人才梯队。体育与教育部门应牵头协会、教练与学校共同制定对接方案,通过赛事品牌建设与输送机制保障,使优秀苗子得以顺畅进入更高水平训练平台。
最后,探索“体育+”融合模式。光电射击不仅是一项运动,也可成为文旅融合与城市营销的载体。通过将赛事与文旅活动、研学实践相结合,开辟其大众体验与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例如,2025年7月江门举办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便是成功经验——该赛事直接带动本地消费约6000万元,总拉动消费超1亿元。可以探索以光电射击为媒介,打造“以赛促旅、以旅兴城”的区域新名片,实现从小众体育到大众消费的有效链接。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文/图:南方+记者 黄品(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