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奥私下反对后,美方不允许对华出售先进芯片,这一决定也让英伟达痛失中国市场。那么,美国为何如此坚决地封锁高端芯片呢?失去中国市场后,对英伟达和美国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又究竟有多大?
早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前,黄仁勋就多次向白宫团队施压,试图让特朗普在会谈中讨论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问题。黄仁勋认为,中国市场的开放不仅符合英伟达的商业利益,也符合美国的长期竞争战略。他多次强调,如果美国彻底排除中国市场,那么美国企业将会丧失规模经济的优势,研发投入回报率持续下降,最终削弱美国在AI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等多名官员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放宽芯片出口,会直接提升中国在AI和超级计算领域的能力,进而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声音,特朗普最终选择在釜山会谈中回避了芯片议题。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还在会后明确表态,Blackwell芯片领先其他国家至少十年,美国不会将这类芯片提供给任何外国,包括中国。他强调,美国将允许中国与英伟达达成商业接触,但不会让中方接触到最先进的芯片。这种表态既是对国内鹰派压力的回应,也反映出特朗普在平衡商业利益与政治安全时的谨慎取向。换句话说,他不想完全断绝中美科技合作的商业通道,但又不愿意冒着被批评为“对华妥协”的风险。
然而,从产业层面看,这一决定对英伟达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黄仁勋在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到,中国市场原本贡献了英伟达全球收入的重要部分。在AI算力领域,中国一度占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需求份额。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英伟达不仅损失数百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更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技术生态系统。黄仁勋曾直言,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95%跌至0%,而这样的结果“对美国非常不利”。他认为,美国政府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而制定的出口管制政策,实际上正在削弱美国自身的竞争力。

分析来看,黄仁勋的观点并非没有根据。当前AI芯片的研发与迭代速度极快,市场规模直接决定了技术投入的持续能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之一,对AI模型训练、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算力部署的需求远超其他国家。如果英伟达被排除在这一市场之外,其竞争对手无论是来自中国的华为、还是其他新兴芯片企业,都可能趁机崛起,建立起自有的技术体系。
事实上,自从美国政府强化芯片封锁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在加速推进国产AI芯片研发。华为、寒武纪、壁仞科技等公司在算力芯片领域取得显著突破。而从经济角度看,英伟达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不仅体现在销售数字上,更在于生态失衡。AI产业的核心不只是芯片本身,而是围绕芯片形成的开发者、算法、应用、数据体系。
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这些人才构成了AI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黄仁勋多次强调,如果美国政策让这些研究者被迫转向中国的自研技术,那么美国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技术合作圈层,同时也将失去在AI领域的创新联动。实际上,美国当前的芯片封锁策略并没有让中方技术停滞,反而促使中国的AI企业走上了更加自主的发展道路。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芯片封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失去英伟达等供应商的产品,会在短期内增加AI研发的难度,但同时也迫使国内企业加快突破。近年来,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算力架构领域的进步明显。随着国产替代能力的提升,美国的出口禁令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逐步减弱。说白了,科技封锁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而只会让中国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