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成功超越美国鹰派,推动芯片出口,以此为即将到来的中国访问铺平道路。最近,美国已批准H20芯片的出口至中国,而就在上个月,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还曾利用芯片禁令作为工具,向国会展示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立场。如此剧烈的转变,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根据近期披露的报道,美国媒体透露了许多内幕信息。最显著的改变可以归因于特朗普本人。美国媒体形容,目前每当特朗普与其顾问开会时,他已成为会议上最不偏向鹰派的声音。显然,特朗普的顾问们仍未适应他的步伐,因此形成了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压倒鹰派的局势。在恢复芯片对华出口的问题上,很多特朗普政府的官员对此持反对意见。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也发生了显著转变。以往,他誓言要解决中美之间所谓的“贸易失衡”问题,目标是消除贸易逆差。而如今的特朗普则希望能够快速达成协议,结束中美之间90天的关税休战期,这一周期将在8月12日到期。然而有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欲将休战期延长三个月。特朗普自己也曾表态,称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良好,更称赞中国在谈判中公平对待美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现在却将关税的重拳挥向美国的盟友。这充分显示了对软弱者的打压,首当其冲的便是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中,欧盟总是显得犹豫不决,且有所保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要求中国限制与俄罗斯的合作。然而,面对美国时,欧盟却显得异常软弱。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从8月1日起,美国将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这一措施远超欧盟的预期。如果欧盟再不采取行动,将难免遭到特朗普的进一步施压。
在释放对中国友好的关税信号之外,特朗普还赞扬中国在芬太尼管控方面的努力,强调中国采取了重要的措施。众所周知,特朗普曾以“中国促进芬太尼流通”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加征20%的关税,此举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驳,指出其在禁毒方面的执法力度在全球名列前茅。特朗普此时对芬太尼问题态度的转变,实则反映了他改善对华关系的真诚意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美尚未解除20%的“芬太尼”关税,但特朗普此番称赞中国,这是未来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调整的积极信号。
这些变化或许都是在为特朗普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铺路。回想特朗普上任之初,他就曾计划在100天内访华,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近日,美国媒体再次报道,特朗普计划带领一支由数十位美国企业CEO组成的代表团访华。此外,在吉隆坡举行的中美外长会议中,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特朗普的中国之行似乎越来越有可能成行。
然而,回顾过去半年的中美关系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今天局势的缓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坚持与努力,而特朗普情绪多变也提醒我们,不应被当前的和缓局势所迷惑。中国仍需做好双重准备。例如,美国虽已批准芯片出口,但这绝不能动摇我们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步伐。
特朗普曾表示,他将以一种友好的方式与中国对抗,这将构成未来中美关系的基调。需要牢记的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中美之间不可能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竞争,所谓的“友好”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