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访华行程尚未启程,大西洋彼岸的威胁已呼啸而至。美国资深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在6月29日对美国媒体高调宣布,其推动的一项制裁法案已获特朗普首肯,计划在7月7日国会复会后迅速闯关。法案核心条款直指中国和印度——任何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国家,其输美商品将面临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
格雷厄姆毫不掩饰该法案的针对性。他公开宣称:“中国和印度购买了普京70%的石油,正是它们在维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运转。”这位被俄罗斯列入“恐怖分子与极端分子名单”的鹰派政客,早在今年4月就抛出这一设想。如今法案共同提案人已增至84名,在参议院形成跨党派支持态势,显示出美国政治精英层在遏制中俄合作上的高度共识。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格雷厄姆特意强调与特朗普的私人交情,称两人近期共同打高尔夫时,特朗普明确表态“是时候推进你的法案了”。但耐人寻味的是,法案同时赋予总统豁免执行权。这种看似矛盾的安排,暴露出特朗普团队既要展现对俄强硬姿态,又要为实际政策留出转圜空间的精妙算计。
对于美方的威胁,莫斯科方面反应冷静却暗含锋芒。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6月30日回应时,将格雷厄姆定位为“根深蒂固的恐俄分子”,并犀利反问:“这类制裁真能促进乌克兰危机解决吗?”俄方显然看透华盛顿的政治表演——当欧洲国家正实质性延长对俄制裁时,美国却选择拿中俄正常能源贸易开刀。
俄罗斯(资料图)
中俄能源合作有着坚实的经济逻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俄罗斯则是世界领先的油气输出国,双方通过本币结算的能源贸易早已形成稳定供应链。印度同样基于国家利益大量购入折价俄油,通过精炼转售获得显著经济收益。格雷厄姆所谓“切断普京战争资金来源”的论调,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家牺牲自身能源安全为美国地缘战略买单。
当前美欧在制裁立场上存在微妙温差。欧盟刚于上周通过第17轮对俄制裁,而特朗普政府却多次暗示不愿跟随欧洲脚步。国务卿鲁比奥6月25日明确表示,特朗普拒绝配合欧洲强化制裁的请求,担心影响俄乌和谈进程。这种跨大西洋政策裂隙,使格雷厄姆的激进提案更显突兀。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方恫吓,中方保持着清醒认知。正如外交学者王帆指出,美国曾在关税战中自尝苦果,所谓500%关税更多是政治表演。中国手中握有稀土管制、关键矿产出口限制等反制筹码。特别是在尖端科技领域,中国对镓、锗等战略原料的出口管控已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如芒在背。
在普京即将访华的背景下,8月31日至9月3日的中俄首脑会晤将涵盖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上合组织峰会、二战胜利纪念等重大议程。美方的关税威胁恰似一剂催化剂,提醒着世界:当中俄深化战略协作时,某些国家的焦虑感正在转化为非理性的政治行动。这场围绕能源贸易的博弈,终将证明经济客观规律远比政客的恫吓更有力量——毕竟,当惩罚性关税高达商品价值的五倍时,被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的,恐怕首先会是美国消费者自己。